投资大咖激辩2023投资主线:“中特估”内在逻辑是垄断 AI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发布时间:2023-05-22 11:57:37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今年以来,“中特估”和以TMT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板块成为最重要的两大投资方向,哪个板块才是市场的主线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


(资料图)

5月19日,多位首席经济学家和明星基金经理在富国“新格局,新思路,新契机”论坛上共议A股市场投资策略,辩明市场投资主线。

“中特估”仍是主线

对于在接下来的市场走势,“中特估”和以TMT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板块谁的表现会更好,民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牟一凌在现场表示,TMT还会继续轮动,但是主线相对会是“中特估”。

他分析,“中特估”其实内在逻辑是资源+垄断+红利。站在当前,旧的产业赛道增速整体在放缓,中国经济向上周期也未开启,AI为代表的产业方兴未艾,但是应用产业化需要时间,同时全球“滞胀”可能也制约了产业周期发展。

牟一凌举例说,2008年就有iphone3,但iphone4到2009、2010年才爆发,主要是因为3G网络没有建设起来。3G网络的建设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家要对冲经济下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才获得了机会。“这其实牵涉到一个概念,创新的产业化的腾飞可能需要危机导致要素成本下降,为新兴行业重组要素提供空间。”

因此,他认为在经济周期与产业周期都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有一些行业提供稳健的回报,是很有韧性的,它们是红利资产。其实上游资源和部分垄断行业都是大家说的“中特估”资产,它们有红利的韧性,部分资源品上市公司也有抵抗通胀的特性,它们都以国企央企居多。“当然,中特估这个概念相对比较容易凝聚共识,是增量资金进入的一个比较好理解的渠道。”

AI已不再是主题投资

富国中小盘精选基金经理曹晋则表示,许多人可能会认为AI还停留在主题投资阶段,但是现在的AI已经有了“杀手级”产品、全球巨头都在投入,Chat GPT的日活人数井喷式发展,这已经是新一轮科技创新的产业趋势机会。“从产业周期来看,AI投资和苹果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目前处于产业的导入阶段,未来五到七年,AI的家庭开支有望成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选到有超额收益的公司。”

他认为,市场在整体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产业层面有望涌现出足够多的赚钱的公司或者基本面预期不断改善的公司。在产业政策周期方向的策略上,主要是软科技以及AI,包括景气度在低位明年有望超预期上行的科技板块,如互联网、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传媒等。“这类企业必须有非常深的行业护城河、广大有粘性的用户群体,以及通过Chat GPT等应用的出现,实现更好的商业变现。在这个环节,我比较关注一些在国内卡位很好的龙头企业,如做办公软件的龙头公司。”

在富国新兴产业基金经理孙权看来,整体下行风险可控的背景下,今年有望出现结构性牛市。整体上比较看好成长股、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尤其是关注科技创新。尽管市场风格有时候会摇摆于预期审美与业绩审美之间,但整体市场的表现可能还是会领先于财报,未来关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半导体等产业创新三大核心,产业基本面的发展将驱动结构化行情深入演绎。面对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不仅要看得准,更要看得远,给市场以信心。

港股或已探底

现场也有其他嘉宾对今年市场主线给出了其他看法。

富国基金总经理助理兼海外投资部总经理张峰认为,港股现在很可能是非常好的接近于底部的机会,2022年11月,恒生指数跌破100季度线,这是港股史上从未有过的,估值也跌破了1倍PB(市净率),反应了非常悲观的预期,一旦中国经济出现较好的复苏、美国开始降息,在未来6个月到1年,港股或将出现很好的配置机遇。

随后,富国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吕春杰围绕“资产荒”背景下债券市场走向展开演讲,他表示,2023年一季度经济疫后修复,但结构分化较为明显。结合低通胀、弱复苏的环境,展望全年,利率预计上有顶、下有底,在长端下行速度较快、收益率曲线偏平的背景下,中短端债券补下概率较高且风险较小,可优先考虑。

“固收+”在2023年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热点,富国稳健增强基金经理俞晓斌在演讲中表示,权益中期不悲观,从股债性价比来看,权益至少配在中性;转债机会目前演绎已经比较充分,更偏重结构性机会;债券投资有很多优秀的管理人,也值得期待。

关于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富国质量成长基金经理吴栋栋表示,我国正处于经济动能转型期,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存在着很多超额收益的机会,其中,整个新能源体系或者新型电力系统,出口链中的优秀企业,以及TMT中的数字化都存在诸多机会。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