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现代:深化“双轮驱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人工智能业务加速推进
发布时间:2023-08-25 15:01:45 文章来源:同花顺财经

8月24日晚间,金现代(300830)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金现代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9.94%。随着“双轮驱动”战略的不断深化,金现代在巩固传统优势业务和发展基本盘的前提下,全力推进标准化软件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打造为公司业务发展的第二曲线和新的增长点。

同时,金现代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为基本理念,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4922万元。尽管长期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但今年上半年金现代净利润亏损明显缩窄,经营质量显著提高。


(相关资料图)

持续夯实技术底座标准化模型取得阶段性成果

金现代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标准或通用的基础软件平台的开发、服务与销售。2023年上半年,金现代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9.94%。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同期净利润亏损幅度显著缩窄,经营质量明显提高。

定制化软件开发及服务,是金现代的传统优势业务和发展的基本盘。主要是为电力、轨道交通等行业内的大型集团性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标准化软件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已成为金现代业务发展的第二曲线和新的增长点,标准化软件产品的比重逐步提升。

为此,金现代提出了“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即在继续深化和稳步发展大型集团性企业定制化软件开发及服务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AI低代码”开发平台为代表的标准化软件产品,将公司的客户群体从央企拓展至省市属国企、民营龙头等中大型企业。

金现代先后打造了轻骑兵低代码开发平台、知识图谱可视化开发平台、知识管理平台、文档合规性智能审核、智慧识才大数据分析、智慧实验室等标准化软件产品。金现代注重利用大语言模型(LLM)、知识图谱(KG)、自然语言处理(NLP)、图像识别(CV)等AI技术提升标准化软件产品的竞争力,在省区销售网络的推动下,标准化产品的销售初见成效。

今年上半年,金现代的标准化软件产品销售收入为1048.3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60%,同比增加90.65%,毛利率为74.45%。报告期末,标准化软件产品的在手订单(含已开工但尚未签署合同的)5000余万。

金现代表示,随着标准化软件产品的持续推广和迭代升级,其标准化程度会逐步提高,对公司人均效能、毛利润率等指标将产生积极影响。

人工智能业务推动顺利南方电网项目连中两标

随着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变革,软件厂商也纷纷探索与AI结合后原有业务重塑以及新业务开拓发展的可能性。

金现代拥有众多行业应用场景,为AI落地应用带来了较大优势。金现代深耕电力、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行业20余年,服务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中石油、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华电集团、国家能投、大唐集团等大型央企、国企、世界500强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业务数据和市场资源,为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月22日,南方电网第二批、第三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算法“赛马”项目评审结果公布,金现代从20余家AI厂商中脱颖而出,顺利中标输电线路塔基异常智能识别、采购过程文件智能辅助校验算法2个项目。

在本次“赛马”项目中,金现代人工智能团队创新性的应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图像识别(CV)等AI技术,解决输电线路运维、物资采购场景中的业务痛点,为能源IT发展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

本项目要求按照算法“赛马”的方式,基于南网人工智能平台及算法框架完成各应用场景的算法组件开发,进行算法比拼,吸引了众多AI厂商参与。金现代依托电力发输变配用领域20余年的业务积累,以及文档合规性智能审查、图像识别等领域的AI研究成果,克服数据量少、单一模型能力差等困难,顺利交付出符合南网实际应用需求的算法组件。

数智化转型时代,“AI+电力”将通过数据智能感知、算法分析研判、自动优化控制等手段,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作效率。金现代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大语言模型(LLM)、知识图谱(KG)、图像识别(CV)等AI技术研发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在电力巡检、安监、技改大修等业务中广泛应用,技术先进性和应用成效得到充分验证。

未来,金现代将继续深挖电力AI应用场景,为电网数智化转型和能源IT建设贡献智慧力量。(CIS)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