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免税扣点下降”传闻,两上市机场股价大跌 冰冻三年的机场免税仍待回暖
发布时间:2023-08-21 22:55:11 文章来源:同花顺财经

今日(8月21日)早盘,上海机场(600009)(600009.SH,股价41.25元,市值1026.5亿元)、白云机场(600004)(600004.SH,股价12.48元,市值295.37亿元)一度双双跌停。消息面上,网传机场与中免重签协议,免税经营的扣点大幅下降。随后,两大机场,以及网传的消息来源方国泰君安也陆续发声,否认相关传闻。

《》记者注意到,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背后,是免税业务对机场非航业务的重要支撑作用。经过三年疫情,国际航线的几近冰冻让机场出入境免税业态受到影响。随着海南离岛免税、跨境电商、市内免税等业态兴起,消费者的跨境购物习惯也发生了重构。那么,机场免税是否还具备竞争力?今年国际航线全面恢复以来,客流的回暖能否助力机场免税业绩的修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方否认传闻

8月21日,一则消息在投资者社区流传,具体内容为:“国君社服群发的上海机场上周免税谈判扣点率15-20%,严重降低机场免税业绩,之前市场的预期机场扣点重谈应该维持20-25%的扣点比例,保证高保底抵扣点的合同结构。”

受此消息影响,上海机场、白云机场一度双双跌停,截至收盘分别下跌8.58%、8.91%。对于传言是否真实,白云机场董秘戚耀明于21日上午通过微信向《》记者表示:“白云机场与中免还没有探讨过扣点调整的问题。”

记者以个人投资者身份致电上海机场年报公开电话,对方表示,在相关协议没有签订前,公司没有办法进行披露,也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目前还是以2021年签订的免税补充协议为准。午间,两大机场也通过公告进一步否认了传言。

白云机场、上海机场发布的澄清公告

图片来源:上市公司公告截图

《》记者通过微信从国泰君安一名人士处了解到,传言并非国泰君安团队发出。该人士也表示,自上午机场股价跌停后,国泰君安相关团队一个上午都被询问关于此传言的真实性问题,到中午还在写舆情声明。

21日下午,“国泰君安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网络上流传的‘机场免税谈判扣点率15-20%,严重降低机场免税业绩’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社会服务领域分析师刘越男发送和传播的内容,请勿信谣传谣。”

图片来源:国泰君安发布微信号截图

免税业务对机场为何重要?

通常来说,机场的收入来源分为航空业务和非航业务,前者是为航司提供飞机起降与停场、旅客综合服务、安全检查以及航空地面保障等航空服务,后者是在航站楼内提供商业场地租赁服务、特许经营服务、地面运输服务和广告服务等航空性延伸服务业务。

在非航业务中,免税业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机场免税业态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免税经营者收取特许经营费、租金或销售提成。

疫情之前,在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的收入结构中,免税业务是其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以上海机场为例,免税业务所属的商业餐饮板块在2019年收入大幅增长37.06%,占总收入的比重上涨至49.91%,其中免税店租金收入带来的增量“功不可没”。

正因如此,两大机场有关免税业务的风吹草动也时刻挑动着投资者的神经。除了本次传言导致的股价大跌外,2021年初上海机场就因免税协议重大修订、租金收入预期下降而出现跌停。

记者查询了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最新披露的免税经营协议。2021年1月,上海机场披露,其与日上免税行(上海)有限公司签署了免税店项目经营权转让合同之补充协议,约定当月实际国际客流≤2019年月均实际国际客流×80%时,“月实收费用”按照“月实际销售提成”收取,“月实际销售提成”按“月实际销售提成=人均贡献×月实际国际客流×客流调节系数×面积调节系数”的公式确定;当月实际国际客流>2019年月均实际国际客流×80%时,“月实收费用”按照“月保底销售提成”收取,“月保底销售提成”按“月保底销售提成=当年保底销售提成÷12个月”的公式确定。

2022年6月,白云机场披露,与广州新免免税品有限公司签订《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进出境免税店项目经营合作补充协议》,自2021年1月1日起,原协议经营权转让费收取模式不变,即月保底经营权转让费(月保底销售额基数×合同约定提成比例)与月销售额提成额取其高。双方同意对原协议的月保底销售额进行调整,设置月客流比例系数和月实际开业面积系数,即月保底销售额R=原协议约定的月保底销售额基数Y×月客流调节系数×月面积调节系数。

尽管两份协议条款较为复杂,收入计算方式各有不同,但这都是两大机场应对疫情不可抗力做出的策略调整,是在对未来不确定性下选择短期求稳。

光大证券此前研报认为,在海外旅客需求恢复不确定的情况下,上海机场放弃未来免税业务或有的超额收益转而获取短期确定性收入,经营策略略显保守。国信证券研报则表示,该次协议调整对白云机场而言,相比于原协议虽然损失了近期部分保底租金,但在疫情导致国际线旅客量断崖式下跌的当下,与中免共担风险合情合理,且合同展期及扣点率的刚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远期业绩预期的不确定性。

国际客流恢复有望带动免税业绩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宽和机场客流量的恢复,免税业务的恢复情况也备受投资者关注。3月份,有投资者询问上海机场免税租金补充协议是否有可能提前修改,但从公司回复来看,依然以该补充协议为准。

在投资方面,相关机场也加大了免税业的布局。上海机场今年1月发布公告称,为了增强公司非航业务板块竞争优势,积极主动顺应国内免税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决定与投资公司设立合资公司并下设香港公司,并以香港公司为主体受让UniChampion32%已发行股份,标的穿透后的核心资产主要从事上海两机场、北京两机场的线下免税品销售经营业务、上海和北京市内免税经营业务及线上保税进口商品销售经营业务。

目前,国际航班整体恢复情况较为缓慢。以上海机场为例,最新公告显示,今年7月,浦东国际机场境外航线旅客吞吐量为181.53万人次,仅为疫情前(2019年)同期数据的52.24%。由此,这也限制了机场免税店销售收入恢复的速度。

另一方面,免税市场新进竞争者的加入也在冲击机场免税渠道的地位。除机场外,免税市场的销售渠道还有离岛、线上和市内。今年7月下旬,《》记者在白云机场的入境免税店看到,与海南离岛免税店相比,白云机场免税的品类并不多,甚至有些货架出现空置的状态,热门产品如SKⅡ神仙水的价格也缺乏吸引力。此外,未来市内免税有望带来广阔增量。中国银河(601881)证券研报认为,未来免税行业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将主要聚焦于放开国人离境市内免税购物。

不过,从整体业绩来看,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恢复状况良好,上半年均实现扭亏为盈。其中,上海机场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1.4亿元,白云机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1.74亿元。

可以看到,2023年以来,我国民航业持续复苏向好,境内市场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出入境客运航班稳定增长,带动机场航空性业务及相关延伸业务收入增长。一个明显的数据对比是,根据定期报告,上海机场2022年免税合同收入为3.63亿元,而2023年一季度免税合同收入已达到3.3亿元,仅今年一个季度实现的免税收入就已接近去年全年。

尽管回暖趋势明显,未来机场免税的业绩能否全面修复到疫情前水平,还有待观察。最新数据显示,白云机场在2023年5月的业绩交流会披露,免税业务随着国际航班的逐步恢复在平稳增长,目前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四成左右。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