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100强:前10大角逐,济南大爆发
发布时间:2023-08-09 16:37:02 文章来源:正和岛

" Type="normal"@@-->


(资料图片)

作 者:孙尚香 沈望望(实习生)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人类利用资源、创造文明能力的最高表现。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共有33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843个县级区划以及3.85万个乡镇/街道。

前几日,华顿经济研究院在上海发布了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榜单揭晓,意味着中国城市重新洗牌。

01 谁在进阶,谁在掉队?

中国百强城市向来是区域经济发展“风向标”。

榜单显示,2023年,全国百强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8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0.16%,比去年略有下滑。

百强城市在研发费用、专利授权数量、平均绿化率、年均PM2.5浓度等指标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引领创新驱动和循环经济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从全国百强榜单来看,主要有以下变化:

1. 十强格局暗流涌动,杭州来势汹汹

在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36城排名上升,40城排名下降,24城保持不变。

相较于2022年,十强格局保持稳定,分别是: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成都、天津。

但是,各大城市在内部实力上暗潮涌动。

京沪相对超然,一个是首都,汇聚全国资源,一个是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地位稳固。

广州成为重点“挑战”对象,面对双重压力。2021年,广州跌出前三名;现如今,前有深圳,以领先优势拉大分数;杭州后来者居上,缩小了与广州的差距,二者仅差0.84分。

榜单认为,杭州有望超越广州,晋级为中国“第四城”。

具体来说,相比广州,杭州在GPD上不占优势,但在代表城市“钱袋子”的财政分值、代表居民“钱袋子”的储蓄分值上,高于广州。在软经济指标方面,杭州在文化和卫生上优势明显,如果杭州补足环境和科教的短板,有望形成“北上深杭”中国城市发展新格局。

作为第一梯队的十强城市,天津是连续两年的“守门员”。

但在软经济指标上,天津已被第11名重庆超越,硬经济指标中GDP指标落后明显。

华顿经济研究院认为,天津只有加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实现全面均衡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才能构筑城市发展新优势,避免再次跌出前十。

2. 江苏是最大赢家,山东第二

以省域看,百强城市最多的省份是:

江苏(13个)、山东(12个)、广东(8个)、河南(5个)、浙江(8个)、河北(6个)、福建(8个)、湖南(5个)、安徽(3个)、江西(5个)湖北、四川(3个)。

在百强城市里,江苏是最大赢家,13个设区的地市全部跻身其中,南京和苏州双子星一个第6,一个第7。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名连云港位列榜单第77位。

江苏区域发展相对均衡,得益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擅长的产业和拿得出手的全国品牌。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紧随其后,有12城跻身百强,与其经济第三大省的地位相匹配。

山东的百强市,基本都是工业城市,省会济南以0.36分的优势赶超青岛,连续两年位列全国14,拿下山东第一城的宝座。

相比而言,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稍逊一筹,仅有8个城市跻身百强。

3. 榆林进步最大,但软硬不平衡

百强城市中,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在区域发展上,东北(黑吉辽)和西南(川云桂黔)七省仅有12个百强城市。广东、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却分别有13和15个城市未上榜。

榜单认为,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仍需努力。

榆林是位次进阶最猛,总排名上升了16位,超过了许多明星城市,但榆林软经济落后硬经济82位,是百强城市中差距最大的。

陕西榆林作为第二大“煤都”,借着煤炭资源的优势,增速飞快且增量大,成为大西北地区仅次于西安的第二城。

此类城市还有鄂尔多斯、珠海、镇江、东营等。

02 谁是最被低估的城市?

济南和合肥是最被低估的省会城市。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强省会的崛起是大势所趋。过去几年,以济南、合肥为代表的省会城市,借强省会战略,聚集和吸引了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及产业资源,排名不断跃升。

安徽的省会合肥连续五年排名上升,由2018年的31名跃升至2023年第17位,其中科教指标更是稳居全国第10位,真正实现了科创引领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济南。2017年,济南市委书记曾在山东省人代会上说,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处境很尴尬,北有京津冀,南有南京合肥,西边则是郑州,再不奋起直追,很有可能“中间塌陷”。

其后,济南奋起直追,不仅没有陷入“中间塌陷”的危局,反而在百强城市榜上持续跃升,从2015年的20名一路攀升至2023年第14名,位居山东省第1位。

作为北方最被低估的大省会,济南今日之荣耀绝非一时运气,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济南真正爆发的一年是2020年,首次跻身于“GDP万亿级俱乐部”,在当年的华顿百强榜中,济南排名到了第17位。

其后一路跃迁,2022年,济南生产总值是1.2万亿,正在迈向“两万亿之城”。在中国百强城市中,位列14名。

一座城市的发展,难能可贵的是持续向上走,这不仅需要施政者的战略远见和执行力,更加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聚合力,共同促进城市蓬勃发展。

济南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做对了什么?

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2018年开始,济南淘汰落后产能,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抓住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数字经济成为济南新的增长引擎,支撑起济南工业互联网的落地以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2022年,济南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领跑山东的同时,也跃居全国数字经济城市排行榜第6。济南被推上高水平规划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宝座。

二是力挺民企,让硬经济更有活力。

细数百强榜单,排名前十的强市,民营经济都很能打。

比如深圳的民营经济占比达到了71.6%,杭州市达到了61.3%,苏州市达到了51.2%。

济南民营经济扛起了全市41%的GDP。这要归功于济南大刀阔斧的改造营商环境,包括持续深化“一次办成”改革、“五减改革”,全面推行“秒批·秒办”“极简审批”,还将“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推成全国模式等等。

今年,济南拿下了“中国高质量发展十大标杆城市”和“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两块金字招牌。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战略执行力。

锚定战略方向后,济南开辟了以“项目为王”拼“硬实力”的新路。在“新春第一会”上,济南聚焦“拼经济”,旗帜鲜明地喊出“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围绕项目突破,明确十大领域第一批13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4万亿,其决心令外界侧目。

硬实力是济南跨越式发展的底座。

03 城市比拼,到底拼什么?

华顿榜单最大的特点是不唯GDP论英雄,比拼的是城市的综合实力。

百强榜单除了GDP、财政分值和居民储蓄等硬经济指标,还有科教文卫等软经济指标。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城市的问题本质是人类生存的问题。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软实力的作用更加凸显。这也就不难理解,软实力的重要性了。

回到济南,其软经济实力位列全国第10名,其中环境、科教、文化、卫生分值在30强城市中分别位列26名、13名、11名、11名,文化和卫生指标上优势明显。

2022年,济南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定下了城市发展思路: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气神。”

解读济南拿下山东第一城的密码,就藏在硬和软两个字里。

2022年,济南夺得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的“四连冠”。中央文明办曾明确指出,济南的创建经验立得住、行得通,可复制、可推广,各城市要向济南看齐。

软实力这条路并没有太多先例可循。济南率先提出了从1.0到5.0的五步走打法。在文明进阶后,济南提出更高目标——“高水平建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城市软实力提升赋能文明创建,打法令人耳目一新。济南不仅明确了高标定位的“方向标”,更给出了精准细致的“路线图”,主攻10项重点任务。

今年,济南推进共建全国首个、国际一流的城市软实力研究院。

丘吉尔说过,能看到更远地过去,才能看到更远地未来。

作为文化强市,厚重的文化历史,就是济南软实力的本底。

济南又称“天下第一泉城”,其泉水史延续了8000年,趵突泉连续19年喷涌不息。在济南,封尘了4000余年的龙山文化破土而出,打破“中国文化西来说”;2600多以来,散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老建筑,是济南发展史的重要见证。所以,有人将济南比作一本耐读的史书。

济南的历史名人灿若繁星,古有李白、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近代有老舍、季羡林等,他们都曾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杜甫的那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可窥一二。

这一切,造就了济南的独一无二和无可替代性,也成为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宝贵财富。

为了不让历史成为遗憾,济南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老建筑就被全部挂牌保护,在山东省内最先明确“先考古,后土地供应”的政策,守住了历史根基和文化本位。

泉水是济南的第一城市IP,爱泉、敬泉、惜泉早已成为所有济南人的共识。

2003年,济南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封井保泉行动,连续出台了多款泉水保护条例;修建地铁时,避开泉水敏感区;下大力气开展河流水系综合治理,用“生态补源”为众泉“补水”。

城市软实力绝不仅限于颜值,更体现在其内在气质上。

济南以建设“泉城书房”为引擎,28家泉城文化驿站、44个泉城书房,“泉民悦读”免费数字阅读等四大行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济南文化传承造就了文明连续性。济南泉·城文化景观”被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软实力也很“硬”,它意味着刀刃向内的改革,政府敢于自我革新,转变服务态度。

在创建文明城上,济南推出了“创嘟嘟”监督平台,只要市民把看到的问题拍下来上传,就能为创城做贡献。济南建立健全“六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获评全国最安全城市,也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1年命案全破的省会城市。

软实力极难被“看见”,但润物无声。整洁的街道、文明而有秩序的城区环境……

文明济南不仅成为城市共识,而且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现如今,济南5600余个文明实践阵地,做出了有难我帮的服务承诺。

软实力强大,体现为人心向背,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高度和速度,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04 城市的本质是人

一个城市的发展,归根到底靠人。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曾在说过:

在工业经济时代,哪里有企业,哪里就有就业;在服务经济时代,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产业。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最近几年重新审视了生产率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发现人口越多,生产率越高。人口规模,是硬实力。和人(人才、人口、人流、人气)有关的其他方方面面,服务于人的,人所提供的服务,则是软实力的范畴。这也是软硬实力交叉渗透的重要领域。

简单来说,拼硬实力,拼软实力,归根结底拼的是人才实力。

据统计,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过去10年,济南人口增加了109万。2022年,济南吸纳了各类人才15.8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63.6万,获评“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在《中国“抢企大战”城市地域全景报告》中,济南以企业迁入量4009家位居20强城市榜第7位,高于上海市和成都市。

这背后是济南的诚意和力度,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企业和人才的流入是自然而然的事。

继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后,济南又连续两年,为驻济大学生举办毕业典礼,市委书记亲自出席,以城之名邀请毕业生留在济南。

为了招揽人才,济南拿出真金白银,先后出台“人才新政30条”“高校20条”等高含金量政策,包括购房租房补贴、购房租房补贴、求职补贴等等,激励更多青年人才前来创业、就业。为了让年轻人感受这座城,济南愿意财政掏钱,免费让他们来旅游,逛地标性景区。

见微知著,济南以开放包容的格局,向所有志之士,发出邀请:济南欢迎你!除了最实惠的政策邀请年轻人,济南还以整座城的名义礼遇高端人才。

今年6月,济南举办首届“海右人才节”,以整座城市的名义和专属节日的方式,向人才致以最高礼遇。这是近年来济南市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辐射最广的人才盛会,包括李兰娟在内的41名院士被聘为“海右伯乐”,数量创全市纪录。

在某种程度讲,城运即未来。

城市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人才、资金、技术同时聚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自然就能腾飞。

05 结语

过去的“唯GDP论”过时了。

回归到城市发展的本质,其最终目的是让人安居乐业。

一座城市能让人憧憬向往,产生影响力和吸引力,不仅需要物质层面的规模和能级,而且需要开放包容的环境,更富有创造力、活力和向心力。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了,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升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出现了多样化、更高层次的要求。

正如何万篷所说,软实力和硬实力,如同DNA双螺旋,相互赋能、相互触发、相互牵引。贯穿双螺旋的,就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曲线。

只有“软硬兼施”,才能形成更强大的城市核心竞争力,成就一座经久不衰的伟大城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上海正式发布》,华顿经济研究院官网

[2].《何万篷:关于城市软实力的进一步思考》,澎湃新闻

[3].《千万不要选错城市》,国民经略[4].《中国城市大趋势》,凯风

[5].《中国最弱省会,强势逆袭了》,浮见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