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天下!覆卮山下的广济桥造型独特,横跨在隐潭溪上,知道的人还不多
发布时间:2023-06-04 09:08:02 文章来源:阿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覆卮山下的广济桥造型独特,横跨在隐潭溪上,知道的人还不多

其实遇见这座古桥纯属偶然,或许也算是跟它有缘吧。因为我的“环四明山之旅”即将结束时,突然收到第二天沿途都可能下雨的坏消息,于是就准备提前返杭。为节省时间,原本打算到覆卮山上转一圈的计划也就顺势“泡汤”了。没想到山下路边的这座“破烂”古桥,突然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好奇,于是毫无犹豫地为它逗留,并且上去来回参观了一番。

不知道为什么,它原名“洞桥”,现在却被冠为“广济桥”,从而成功地跟国内许多地方的古桥重名(或许大家都比较喜欢“广济”二字吧),比如广东潮州,浙江杭州和宁波都有。而这座广济桥的“年纪”其实不大,从介绍资料上可知,它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即公元1817年,所以到今年也才200多岁。

据说它原本是一座廊桥,桥上有亭,人称“土地祠”。桥亭原本为三开间平屋,石梁、石柱、石凳,鹅卵石铺地,雕饰精美,东西两侧则砌墙开窗,可在此歇息饮茶赏景,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四柱三洞的牌楼,非常壮观。

行人从南北两端上桥后,需要先登石阶12级,至3米长的鹅卵石桥面,再登7级台阶至桥亭,这样就形成了如波浪般起伏的造型。而“现存之桥,复建于光绪十五年,即公元1889年,桥南的岭南乡龙山村人,以及余姚市四明山镇芦田人筹资建成,曾是上虞与嵊州之间的官道必经之地”。

可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桥上之亭就被台风吹毁了,当地人出于安全考虑,后来就在桥面两侧修建起护栏,同样随桥面起伏,然后维持现状至今。不得不说,古人对于建筑材料方面从来不会吝啬,当我坐在宽厚的桥边巨大石条上时,心里虽有微微的犹豫,却实实在在能感受到它的稳固(当然,不建议大家效仿,这种行为的确存在些许“湿身”的风险)。  

桥面上的石缝当中已经“钻”出许多杂草,总体看上去绿盈盈的,古朴当中透着生机盎然,这也是大自然的常态,柔弱和坚硬总是那样相生相克,却经常塑造出“水滴石穿”和“四两拨千斤”的奇迹。不过这也不禁让我有点担心,长此以往,这座老桥是不是会突然承受不住青草的“腐蚀”而坍塌呢?

桥下缓缓流淌的是“隐潭溪”(由东向西流经整个岭南乡,最终会汇入曹娥江),看上去水不深,也不湍急,如果夏天过来,相信很少有人会经受住下水捉虾摸鱼抓小螃蟹的诱惑吧。不远处还有条几十米长的堤坝和碇步,形成的水瀑看上去也是非常宜人。

在我拍照时,又停过来两辆小车,下来一行人拍照摆POSE忙个不停,看来喜欢打卡小众景点的朋友还是挺多的。随着环境变得热闹,我也正好收回小飞机,准备跟这座广济桥说再见喽。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因为“同名同姓”的广济桥太多,如果有人对这座古桥感兴趣,自驾的话可以导航到宁波许岙村、石塘庙或者西里村,桥正好位于三个村子的中间位置,绍兴市上虞区Y022(百悬线)一侧。路边有空位,可停五六辆小车或者一两辆大巴。如果绿色出行,则可以乘坐岭南到上虞东站的609路公交,到“洞桥头”站下车,车站就在桥旁边,相隔不到十米。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