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点!从中国传统手工艺出发,两位艺术家潜心“寻找自己”
发布时间:2023-04-20 16:52:36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4月18日,“薪•源”——李付彪、姚岚双个展在马利美术馆正式开幕。该展览依托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创新基地建设,展示近年来“长河器韵”跨界玻璃艺术创新基地、陶瓷材料美学实验创新基地的最新成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突破材料的限制

一条玻璃长河波光粼粼流淌而下,书法墨迹跃然其间。这是李付彪为此次展览特意创作的作品《河书》。

“艺术家不应该被材料工艺所限。”这是李付彪一贯的创作理念。他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玻璃专业负责人与“长河器韵”跨界玻璃艺术创新基地项目的主持,此次个展的主题是“长河器韵”。

装置作品《河书》体现了他的跨界理念。虽然多年来在玻璃工艺领域耕耘,李付彪却十分注重综合跨界。在创作初期,李付彪以泥巴起稿塑形,做出水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河书》

“这是雕塑的语言,也是玻璃的语言。”在用玻璃制作艺术作品时,李付彪要控制玻璃的弯度,使其按照雕塑设定好的曲线热弯,同时还以陶瓷的釉料为墨,在玻璃上书写书法作品。

“黄河长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景观,书法是重要的人文文化,它们都是中华大地的血脉,我将二者融合创作,承载的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哲学的根源,即老庄思想中‘上善若水’‘ 水上利万物而不争’。” 李付彪希望能回到传统文化的根源,去创造今天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

一个神似中国古代陶俑的陶土艺术作品《框内框外》静静立在展厅中央,扁平的脸上寥寥几笔勾勒出冷淡的五官,俑身开着三个大小不一的孔洞,洞内一支蜡烛闪着微小的火光。这是上工美玻璃专业负责人与陶瓷材料美学实验基地负责人姚岚的作品《框内框外》。

《框内框外》

在朋友建议下,姚岚将自己展览的主题定为“遇见自己”,通过创造每一个丑丑的、不完美的陶土小人,她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地靠近内心深处的自己,在技艺中与材质对话,在实践中感受着泥土自身的气息。

“开始做自己的创作之后,我允许它犯错,允许它磕磕碰碰。可能这样的创作理念更接近我自己,我不再追求完美了。”

《框内框外》正是这样一件作品。“它和我最初设想的完全不同。”开窑时,姚岚被眼前的“丑东西”吓了一跳,陶土人的腿断了,身体上的孔洞也有裂缝,整体看上去破破烂烂。但姚岚没有丢掉这件不完美的作品。她给陶土人安上了玻璃做的腿,又用金缮工艺修复了孔洞的裂缝,涂刷上大漆,慢慢打磨成心中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她完成了一件材料跨界的艺术作品,也在和作品不断对话和相互适应中,离自己的内心更近了一些。

姚岚制作的文创杯子。

从“工艺”到“艺术”

在艺术作品之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大量文创产品。姚岚憨态可掬的小人偶、小动物以摆件、杯子等形态出现。李付彪的玻璃艺术品“缩小”后成为镇纸、屏风。文创方面的探索,也反映了两位老师在教学中的思考。

与大部分艺术家不同,姚岚走的是一条“从文创到艺术”的道路。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之后,姚岚起先在瓷文创产品方面探索。文创产品做了十几年,她才开始尝试做自己的创作。对于文创产品,她首先思考的是“大家喜欢什么”,“大家的接受度在哪里”,出自她手的文创或精致或稚拙,却都是她眼中完美可爱的作品。出于市场考虑,她会尝试打造IP,融入故事,在造型之外给文创产品丰富的生命力。

十几年后,真正开始自己的艺术创作,她开始潜心“寻找自己”,探索陶瓷材料和其他材料,她的作品逐渐摆脱了瓷的光滑,开始寻求肌理,“寻找一些粗糙的感觉”。她也更多地接纳创作和烧制中出现的“意外”,“这是我自己的作品,我就不需要它那么完美了。”

清华美院毕业的李付彪走的则是一条从传统的艺术到文创的道路。在上工美,他开始思考“如何将文化艺术概念落地”,“在这里,艺术能够和职业‘挂钩’,我觉得会更有意义。”

于是,蕴含道家思想的山水玻璃艺术,缩小后成为了实用的镇纸;烧制超白玻璃的技术,也可以制作出有禅意的杯子;巨大的装置作品,取其形意也可以成为案头摆件。

李付彪认为这些文创“兼具艺术性与功能性”,“这些文创产品首先有实用性,如果再具备审美,再有一点精神内涵,那是更好的。”

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学术研讨会,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元。此次展览也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处继“精工美艺”科研创新基地成果展之后,又一推动学术繁荣的举措。

展览将于2023年4月18日至2023年5月5日在马利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