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重仓的基金 靠什么实现3年1倍收益——访天弘基金大周期制造投资总监谷琦彬
发布时间:2023-07-03 10:08:14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投资的世界里,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今年以来市场波动加剧,快速的行业轮动和风格的极致演绎令基金赚钱效应不再。拉长时间来看,过去几年来投资难度逐年增加,稳定的回报越来越稀缺。

然而,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有一只很多基金公司“内部人”买的基金实现了3年1倍收益。它是如何做到的?答案不在风中,在一名基金经理身上。


(资料图片)

1年3倍者众 3年1倍者寡

2020年2月,受疫情等因素影响,A股市场大幅走低。为了传递长期看好市场的信心,天弘基金动用固有资金申购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买入谷琦彬管理的天弘周期策略和天弘优质成长企业两只产品,合计1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天弘优质成长企业近3年回报成功实现翻倍,达104.87%,天弘周期策略的回报为76.72%,两只产品给公司带来的浮盈超过8000万元。

仔细观察数据可以发现,谷琦彬管理的基金不仅管理人买得多,而且机构和内部员工持有的数量也位居全市场前列。截至2022年末,机构持有天弘优质成长企业31745.90万元,占比高达51.47%;持有天弘周期制造6859.27万元,占比15.04%。此外,天弘基金员工持有天弘优质成长合计600多万元,持有天弘周期策略合计700多万元,这两只产品是名副其实的“内部人”基金。

投资有时候非常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12日,近1年和近2年主动权益基金的回报均为负数,近2年更是平均亏损超过20%。一大批2020年发行的3年封闭期基金业绩折戟,持有人的信心受到严峻考验。

投资有时候也很简单。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谷琦彬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即坚守能力圈,左侧买入好公司。了解他的公司和机构则信任他,坚定持有,获得了丰厚回报。他们对谷琦彬的信任从何而来?这要从谷琦彬的投资方法论说起。

认知差赋予左侧买入底气

在基金发行遇冷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公募人士认识到,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除了回归产品业绩本身,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深度研究和价值发现将越来越稀缺,而这正好是谷琦彬和他的制造行业投资团队的优势所在。

“我的投资风格特别简单,就是纯粹的自下而上。所以,我在构建组合时不会特别考虑市场风格或者行业轮动的问题,更多的是精选个股。”谷琦彬告诉记者。

对于持有的个股,谷琦彬的要求非常高。他在投资笔记中写道:“我要求自己选中的股票,要相对于其他投资者有认知差优势。简而言之,就是看到其他投资者没有看到或者没有被市场正确定价的企业价值。”因此,在天弘基金股票投资研究部的月度选股讨论会上,他经常向研究员提出的问题是“相较于市场,你这篇报告不一样的认知深度是什么”。在他看来,如果认知和跟踪处于市场平均水平,说明研究没有深度,没有领先于市场的优势。

凭借这种严苛的选股标准,谷琦彬和他的团队从2500多只制造周期股票中筛选出约200只核心标的,其中既有已被市场发现的行业龙头,也有团队独立发掘的“明日之星”,并保持动态更新。

“我99%的操作都围绕上述核心标的进行,基本上不去做那些看起来很好但我自己不具备优势的投资。”谷琦彬告诉记者。从过往的投资案例来看,天弘周期制造组所获取的超额收益绝大部分来自这些核心标的。

此外,投资不只是选股的问题,买入时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收益,这在过去3年波动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对此,谷琦彬表示,选出的标的较市场上其他投资者具备认知差优势,决定了他常常在市场对个股有分歧的“左侧”前瞻买入,在股价进入泡沫阶段前卖出。

“左侧买入的好处是,我们的买入价格一般会比较低。但同时意味着我们需要耐心等待企业价值被市场逐步认可,这个过程有时候挺考验人的。”谷琦彬坦陈,“好在这批个股的价值后续都被验证,证明了这种投资方式的可复制性和有效性。”

于低迷中发现机会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总是给基金经理出新的难题;而优秀的基金经理就像是课代表,无论题出得多么刁钻,总能给出超预期的答案。

今年以来,投资难度进一步提升。谷琦彬年初构建组合时就没想过要挣强复苏的钱,而是进一步提升组合的质量,先立于不败而后胜。

“我看重的是企业长期供给侧的竞争力格局和竞争优势,所以相对来说我的买卖点不太一样,久期比较长。也就是说,在行业没有增长或者下滑的情况下,我买的个股依然能依靠自身的业绩赚钱。如果经济复苏由弱转强,相当于赚到戴维斯双击的钱,这是更好的结果。”谷琦彬表示。

“我所想要的收益,更多的是自己能够看懂的收益,有点类似于绝对收益。我可以拒绝很多自己觉得把握不大或者看不懂的机会,希望抓住这200多家核心标的的机会。”谷琦彬补充道。

不少人抱怨制造业投资“不好做”,深耕制造业10余年谷琦彬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一直觉得,制造业的投资收益比想象中的多很多。那是因为中国本身就是制造大国,制造业既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也是政策的抓手,很多机会凭借常识就能够作出判断,市场低迷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获得长期回报的机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