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惨了,含泪坚守!
发布时间:2023-04-21 16:59:49 文章来源:星图金融研究院

重仓新能源的投资者真的是太惨了。

在经过了连续9个多月的下跌后,4月19日,新能源赛道再次被特斯拉降价的传闻带崩,不仅新能源车大跌,光伏也被牵连大跌。整个新能源赛道在经过2022年4月到7月的一波上涨后,至今已连跌9个月,期间除了2022年末至春节期间小幅反弹15%外,基本呈一路下跌的走势。


(相关资料图)

从整个市场表现看,上证指数已经逐渐反弹至2022年7月份高点,内部各个板块逐渐轮动,特别是人工智能、中特估等概念股轮番表现,赚钱效应也在逐渐的显现。然而包括新能源、消费、医药等在内的赛道股被极致逼空,中证新能指数自2022年7月高点至今已跌超32%。跌至如今,到底应该看待后市新能源的机会与风险?新能源又为何跌的看起来没有底?

首先需要复盘新能源赛道的历史,清楚了过去为何涨,是判断未来的基础。对于新能源而言,可以分别从政策周期、产业生命周期、库存周期及盈利周期等几个周期的维度来看当前的位置。

首先来看政策周期,其实如果回顾新能源的行情,会发现鲜少有某个制造业能像新能源一样保持如此长时间且快速的增长,以中证新能源指数的表现来看,指数点位从2018年10月的低点一路上涨至2021年的11月,三年多期间累计涨幅超过3.5倍,而最大回撤却仅仅不到30%,疫情三年之内,最牛赛道当之无愧。

新能源赛道的崛起可以说是伴随着政策的周期而起,特别是2019年底我国确定了“碳30·60”目标后,新能源更是开始一飞冲天。从政策的角度看,虽然新能源并不是一个从0到1的产业,但“碳30·60”目标却给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定价逻辑。从“碳30·60”目标确定开始,围绕新能源的政策开始不断出台,光伏、风电、新能源车、氢能、储能等行业发展目标、鼓励政策轮番出台。以2020年初新能源的鼓励政策对比当前人工智能赛道的政策利好,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碳30·60”目标的实现,甚至一度因为过度的能耗双控政策,导致出现了“限电限产”的现象。

但是,政策的鼓励刺激不可能无限制扩大,而且在既定目标规划制定,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后,众多刺激和鼓励政策开始退出。新能源车的购车补贴、光伏及风电装机的退补,每一轮政策的出台和退出都会带动行业的增长和衰退,而在今年,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内的“国补”均已全面退出。

因此,从政策角度看,新能源当前面临着政策鼓励的衰退期。当然,这种衰退并非不再鼓励,而是边际性的变化。

其次是新能源的产业生命周期在变化。虽然新能源在2020年以来开始爆发,但新能源产业并非是一个初创行业。新能源细行业产业生命周期所处位置不同,但资本市场中最受关注的光伏及新能源车,在过去几年中,逐渐的从成长期走向了成熟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件事,一是光伏发电上网进入“平价时代”,能够不依靠政策补贴实现产业盈利,并相对其它发电方式具有同等性价比甚至更高的价格优势;二是新能源车不依靠政策补贴,能够对传统燃油车形成强大的替代作用。

而从资本市场对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企业的定价来看,成长期企业盈利高速增长,市场能够容忍更高的定价和估值,而对于成熟期的企业,即便企业仍然高速增长,但是企业面临更复杂的供求市场、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新技术威胁,企业的估值会下降一个台阶。而从成长性企业和成熟性企业的投资来看,前者更注重“赚估值的钱”,后者更注重“赚企业增长的钱”,产业生命周期的转化,使得行业普遍难以得到过去高估值的水平,在短期内,估值的下降幅度大于企业盈利增长幅度的下降,使得股价继续下降。因此,在这一期间,即便行业盈利的增长有比较好的表现,股价表现也并不一定会尽如人意。

再次,新能源面临整体供给过剩的库存风险。从过去三年新能源市场的表现来看,政策、地缘政治冲突等推动了新能源全行业的需求大爆发,行业普遍性供不应求。每次市场需求的超预期都带动指数的进一步上涨。其中标志性事件则是上游原材料的暴涨,锂电池上游的碳酸锂价格从最低点5万元/吨,最高涨至约60万元/吨,光伏上游的硅料价格也最高涨两倍至20万元/吨。

市场需求的暴涨进一步增长了企业的库存需求和一部分炒作需求,市场中的表征需求远大于真实需求,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刺激企业进一步扩产。碳酸锂方面,国内外全面扩产,“亚洲锂都”宜春、四川锂矿、西藏盐湖锂等地产能不断增长,海外如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地同样积极扩产;硅料方面同样如此,保利协鑫、通威股份、新特能源、新疆大全等硅料巨头大面积扩产,再加上其它玩家的入场,硅料、硅片上游产业的产能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集中释放,产能不断扩张。

然而与供给大幅度扩张相反的是,新能源需求端自2023年开始反而开始面临增速下行的局面。一是国内方面,新能源车面临国补退出的需求衰退,以及过去三年高速增长带来的需求提前透支,同时,疫情过后居民收入的下滑和疤痕效应亦带来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振。二是海外方面,地缘政治冲突缓和带来光伏需求上涨的效应也在减弱,再加上美国、欧盟两大经济体对新能源自主可控的需求,都使得新能源行业面临需求降速的风险。

因此,对于新能源行业而言,当前面临的是供给过剩和需求下滑的两方面风险。

最后是盈利周期,政策、供求变化都使得行业内盈利增速在下滑。市场对于新能源需求、竞争格局、新技术突破等方面的担忧,归根结底是对盈利能力的担忧。一是下游需求不振带来的价格下行,典型如今年汽车行业激烈的价格战,终端消费价格的下降必然带来行业整体毛利率的下降。二是供给过剩带来的库存,在价格下行时面临的减值风险,近期新能源某上游企业的一季度已经逐渐体现。这些风险使得市场更加担忧新能源行业盈利下行的速度。

这些处在行业下行周期性的变化反应在资本市场上,是新能源赛道的跌跌不休。今年以来极致的逼空行情又使得新能源在市场极其“不受待见”。单从新能源行业自身的长期发展来看,基本面并无变化,这一点我们在《新能源被错杀了吗》一文中曾经详细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

所谓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处,对于一个长期确定性的行业而言,更可能是“涨出来的都是风险,跌下来的都是机会”,相比于人声鼎沸的热门概念,与其追高不如坚守。

正如银华基金李晓星在其在管基金2022年的年报提到:“权益市场有个特点是往往今年的经验就是明年的教训,今年的教训就是明年的经验。当一个方法被所有人认同的时候,往往就是这个方法要阶段性失效的时候。但如果基金经理可以长期坚持一个有效的办法,那他长期业绩也会是不错的,每种投资方法都会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面对A股让人眼花缭乱风格演化,不如静待自己的“高光时刻”。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