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水稻科学学术传统构建过程——《二十世纪中国水稻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序
发布时间:2023-09-08 09:37:43 文章来源:京报网

东南大学的李昕升副教授发给我《二十世纪中国水稻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一文,希望我为之作序。乐为之序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昕升目前是农史界风头正劲的几位年轻学者之一,从知网上查到,迄今为止发表了80多篇文章,堪称农史学界年轻人中的翘楚。

新华社资料图

乐为之序的第二个原因是厚厚的文稿所承载的是中国水稻科学发展的人物谱系,是中国近代以来关于水稻科学发展的一个科学家人物网络,其中有很多令人兴奋的故事。

乐为之序的第三个原因是此书探讨了有关水稻的历史与文化话题,因为水稻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它的意义可谓重大,自然不会推托,反而想借此对近百年来的中国水稻人所作的贡献,作进一步的宣传。


(资料图片)

宋代以来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其农业基础是水稻的功劳

关于水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宋代以来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其农业基础是水稻的功劳,如没有水稻,其后的历史将是另外一番景象。到了宋元时期,水稻亩产量和总产量大大增加,成为全国首要的粮食作物,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国粮食作物中水稻播种面积最大(30%)、产量最多(50%),约有60%中国人以大米为主食,水稻关系国计民生,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人口的增长,如果没有水稻,显然是不现实的。关于明清人口增长的关键原因,有观点认为是美洲作物的功劳,实际上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真正治理的面积扩大,清代是历代有效治理面积最大的王朝,可以统计的地域大,显得明清以来人口最多;二是取消了人头税,明代一条鞭法,清代康熙时期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及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关键原因。

由于水稻的特别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其一是杂交水稻的协作运动,另外在生产领域,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南方旱地出现了大规模的改水工作。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件事,可谓科学家与农民在两个领域的殊途同归的重要工作。

由于水稻在国计民生领域的重要地位,其突出的成就众所周知,所以20世纪中国水稻科学家群体数量很多,成就也颇为突出,其学术谱系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正如书中前言所谈到,目前国内农史关于水稻史的研究很多,对老一辈农学家个人资料的介绍也很多,但是并未对水稻科学家学术谱系进行梳理,传承关系脉络不清晰,未能反映中国水稻科学研究学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作为科学史研究的任务之一,科学家背后的学术成长也应该是对象之一。

比较完整地归纳和总结中国农学学科发展的演进情况

李昕升的这本专著,使用的学术谱系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话语范型、概念和知识体系、学理和价值取向;具有共同的理论元典、学理通约和公度尺度等。或者说,它相似于库恩所说的“范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认为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结构,是这个共同体团体承诺的集合,是为这个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范例、意会知识和直觉的能力等。显然,他的研究视野与方法,已经悄然走入了一个全新殿堂。

昕升在书中比较完整地归纳和总结中国农学学科发展的演进情况,对20世纪水稻科学家学术谱系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对学术队伍与机构任务的传承、学术理论与学术资源的传承、思想观念与学术风格的传承三方面的历史发展进行考察,梳理对中国现代农学有创建之功的开拓者、遵循这些学术传统继往开来的学术领军人物,及众多在这些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理清我国水稻科学学术传统构建过程,分析这些学术传承形成和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加快水稻科学创新和科学团队建设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徐旺生(作者为中国农业博物馆编辑部主任)

流程编辑:u008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