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赋予木板生命与哲思——王绮彪个展“无限的掌纹”在翡翠画廊举行
发布时间:2023-08-15 18:12:45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相关资料图)

“无限的掌纹”翡翠画廊展览现场:《编号 03252》

对他来讲,生命问题、宗教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文明问题,都是他必须正面面对的。正面面对这些问题,使得他的木版画获得了精神的深度和语言的绝对性,使得他本人得以免除当代中国视觉艺术家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毛病,例如油滑、浅薄、投机,和小商人的自以为是。

——诗人西川

他总是对板材本身怀着期待,以最大的诚意向板材发出邀请,以最大的耐心迎候板材的回应,以最虚己的方式让隐藏在板材里的所有可能参与创作的机缘与要素来相遇照面。这让我想到海德格尓喜欢用的一个概念 Lassen-sein(让 -存在)。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黄裕生

木板本身就有很强烈的自我表达,而我只是试图找到一种方法,去激发材料内在的可能性。我觉得我之所以能看到板材里面的世界,除了每天的劳作,对它们的熟悉,还因为我已经放弃了“确定性”。

——王绮彪

7月28日至8月30日,王绮彪个展“无限的掌纹”在翡翠画廊举行。展览共计展出30件木版画作品,这些作品涵盖艺术家近几年的各阶段创作,由具象到抽象,再到“似象非象”的重要延伸。王绮彪通过视觉语言中精炼的线条,触及更为广阔的生命与存在的哲思。

“无限的掌纹”翡翠画廊展览现场(从左至右):《编号023》《编号04929》《编号020》

对于物与形的理解感悟、高度凝练的语言、简括的画面与严谨的边线构成了艺术家王绮彪的独特创作风格。这得益于他早年间深入研习木刻版画和敦煌佛教艺术。2010年4月,王绮彪第一次踏足莫高窟。人性、神性与艺术性三重空间的重合与交融,铺就了他进入传统的路径。此后,他每年都会安排一个月在敦煌学习,并开始将洞窟中的造像艺术融入到自己的木刻语言中,将佛经故事中的形象转译于木板上。

“无限的掌纹”翡翠画廊展览现场(从左至右):《编号03304》《编号03204》《两个古人·编号037》拓片 《编号35》 《编号145》

作为在版画中承载内容的媒介,木板甚少会被施以关注。然而,王绮彪却敏锐捕捉到工业五合版的媒介魅力。一方面是它兼具工业的统一规格与天然的木质纹理,形成人造物与天然物的感受张力;正如展览名称“无限的掌纹”所揭示——木质的纹理犹如掌纹,加上木刻时手的温度也渗透进木板里,使得作品具有手的温度及掌纹的深度和纹理。另一方面刀刻的痕迹、油墨滚子的深浅共同形成了独特的视觉体验。在观看的过程中,视觉逐层地剥离着物与形,板材内在的微观世界渐渐暴露眼前。当视线进入的位置、深度与情绪各不相同时,就算是同一块板子,也产生着细致微妙的千变万化。

“无限的掌纹”翡翠画廊展览现场:《编号03262》

近期,王绮彪的佛像创作变得更加抽象,在局部的手势或者眼神上实践着非具象化的实践。继而是“去像”的过程,探索纯粹由线条、形状、明暗和留白所创造的迷人世界。这犹如参禅的三重境界:从最初的“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最后彻悟“看山仍然山”。此时,从现实形象转向精神形象,创造出了属于艺术家个体的独特造像样式。

78 Space展览现场

78 Space展览现场:《编号03218》

无限的掌纹——王绮彪专访选摘

问:你在敦煌的游学经历在什么样的维度上影响了您的艺术语言的发展?

王绮彪:我觉得人性里面是隐含着一种宗教性在里面的。这种宗教性跟人是否有信仰无关,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灵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艺术能引起别人共鸣,为什么人走进教堂或者寺庙能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神圣。我当时去敦煌的时候,就一下子被这种感觉击中了,那种能量非常的大。这也是我后来对敦煌进行长达13年的研究的其中一个动机,我想好好琢磨一下这种感觉是什么。我一直说,走进敦煌洞窟的时候是无限的崇拜,走出敦煌则是无尽的自由。

《编号03252》 2020年 2440×1220mm×6

敦煌带给我的感动不止是因为它代表着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巅峰,还让我看到了那一代人是如何去创造自身的文明,把一个时代中最辉煌的部分,通过这些经文和图像,去反映出来。这个文明它本来带有的信息又是上下关系,又是前后关系,当你抛开任何观念,去拥抱、感受图像本身的时候,你会发现,物质本身带有的信息没那么简单,它蕴含着一个时代的气魄在里面。

《编号03204》2019年 木板 2440×1220mm×4 

我与敦煌,有时候是进进出出的关系。我做了那么多年敦煌的题材,尝试着把敦煌的内容,转译到木刻上。这种转译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以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并诠释一个新的敦煌。我创作的很多木板作品几乎不具备任何的可读性,有的甚至连墨都不打,只表现板材本身的材质内容。但是有趣的是,有一次我以前在敦煌认识的研究员来我工作室做客,他们一看到我的那些作品,就感叹道:“这是我见过最敦煌的东西。”

《编号04929》2016年 2440×1220mm×4

问:五合板作为你的的媒介、甚至是创作主体,为什么会特别受到你的青睐?

王绮彪:五合板其实是现在做版画的基本材料。我早期做的纸本作品用的就是马利牌椴木五合板,专业用于木版画雕刻。椴木相对比较柔软,比较脆,适合刀刻。后来我逐渐开始放弃纸本,直接在椴木板上进行创作,我开始观察木板本身的肌理变化,还有工人修补的痕迹,我发现每一块板子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让我十分着迷,并给我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随着作品尺幅的变大,尺寸较小的版画用椴木板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于是我开始使用244x122cm的复合板材,这是一种用于建筑材料的板材,它本身质地非常坚硬,相当难刻。这些244x122cm的标准板材,就像一个个模具,具有无可比拟的延展性和繁殖性,可以根据我的需要和展示空间的要求进行上下左右的增减,十分的自由。另外,如果一块木板没有做好,5毫米的厚度也可以承载我反复的改动。

《编号03304》 2022年 2440×1220mm×3

问:你一直在寻求板材语言的创新,您的许多作品都在试着展现您作为一个艺术家正在放弃用既定技巧、思维掌控作品,你是否认为艺术家对作品的掌控欲和ta所接受的审美教育会制约和局限ta的创作?

王绮彪:我不希望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材料上,其实木板本身就有很强烈的自我表达,而我只是试图找到一种方法,去激发材料内在中的可能性。我觉得我之所以能看到板材里面的世界,除了每天的劳作对它们的熟悉,还因为我已经放弃了“确定性”,因为任何“确定性”是一种自我的惯性。我对这些变量有些着迷,但是有没有任何人去留意,到底这些变量会带来什么?我会有意地保留五合板上印的流水编号还有工厂标语,这些在旁人看来可能是干扰作品的元素,我反而觉得很有趣。某种程度来说,我的作品是由我、材料、以及流水线的工人一起共同完成的,这个过程当中是互相给予的,当然我会通过我自身的转化把它变成一个有意象的画面,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我时常警醒自己不能让作品落入“装饰”的陷阱。我的创作方法,虽然有着极强的偶然性,但是一旦成为工作的模式,它将不可避免地由探索变为一种程式化的俗气制作。我想展现的,是生命的那种斗争的痕迹,而不是纯粹的黑白处理。

《编号03262》 2020年 1220×1220mm

问:在你的艺术实践中,手工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吗?你认为在当代艺术创作让观念先行的氛围下,艺术家的“手”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吗?

王绮彪:现在有很多艺术家的工作路径是以观念为主,艺术创作中物质与精神的两部分,前者交由厂里的工匠,后者交由工作室中的艺术家。我认为那样也很好,只是我这个人可能比较“笨”,还总喜欢跟自己较劲:在我的作品中,工作量可能是我唯一能安心的。工作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试错,改错,将错就错,把“错”做“对”,把“对”改“错”。在限定中,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否定,直到它的提纯完毕。在板材上刮刻,就像是刮掉身上的赘肉,玩到狠的时候,感觉可以把整个自我都削掉,最后留下来的,就是要表达的东西。

《编号03217》2019年 610×610mm

问:你此前的作品很多都是以佛经故事,佛教造像艺术为主体,反观你后来的作品则变的越来越抽象了。可以谈一下这种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背后的思考吗?

王绮彪:只是没有任何别的词汇可以替代,我只能用“具象”与“抽象”的描述与别人沟通。但是在我的创作中,这从来不是我要考虑的命题。具象也好,抽象也罢,我赋予它们同等的重视,因为具象与抽象是相互给予的——抽象的作品其实有着很具体的物质性,而具象的作品则让人勾连画面以外的抽象世界。“具象”塑造过程中的思考以及营养也是“抽象”不可或缺的。两者能共生,最需要问的是否从“真”出发,作品所传递的感情是否够真诚、够纯粹。质疑不仅来自他人,更来自于自身,回答不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创作,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确实不能用说话或者其他方式表达,只能用作品去“说出来”。很多人觉得我的作品,特别是抽象作品里面有很浓的禅宗意味,其实我不是刻意为之。我只是一直在做这种看似无用且无所求的重复劳动,明知“无聊”,我还要一直坚持干“无聊”的事,在日复一日漫长而单调的过程中,追求纯粹性带来的超越。

(采访、文字整理:徐菲)

《编号35》 2011年 600×450mm

《编号006》 2014年 1220×1820mm

艺术家简介

王绮彪

王绮彪,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早期创作以敦煌和佛教题材作为内容,以传统木刻作为媒介,探索以中国为内容的现代性研究。后期创作逐渐从宗教形象与故事内容中脱离出来,从板材和工具的特殊性出发,挖掘物质材料深层次的丰富性与精神性。以 1.22mx2.14m的国际标准板材尺寸为单位,开始进行板上作品大型化的创作,探索更加纯粹的艺术语言和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

1974 生于广州

2000-2006 任职于广州艺术博物院字画典藏部

教育背景

2009-2012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学术荣誉

2012 木刻版画“《像》系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歲

个展

2022 《如墨守自》王绮彪个展 YUAN MUSEUM,北京

2017 《编号记:王绮彪 1994-2017》马亚诺空间,北京

2016 798艺术区 《开端:独一无二的可能》北京•曲廊院

2014 《编号 321》,布鲁姆画廊,北京 798艺术区

展览海报

翡翠画廊:无限的掌纹

展期:2023.7.28-8.30

地点:上海市浦东滨江大道4777号翡翠画廊·上海

画廊开放时间:周二—周六 (周日、周一闭馆)

11:00~19:00仅限预约参观(关注公众号:翡翠画廊 预约)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