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由来是什么?马头琴是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3-02-22 09:49:19 文章来源:上海商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改很多人都不知道马头琴的由来简介是什么意思,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马头琴的由来简介相关的一些知识,一起了解下吧!

马头琴的由来简介


(资料图片)

马头琴的由来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此早在《元史》卷《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

马头琴的由来

马头琴、乌审旗、蒙古族、鸿雁……熟悉而又亲切的词汇。之所以熟悉亲切,缘于在那里有我们集团的基地和产业,在十几年的对外开疆拓土中,集团职工有许多人舍小家顾大家,从故乡到他乡,或者说从他乡到他乡,在鄂尔多斯蒙古高原,在毛乌素沙漠腹地落地生根,开始新的事业新的生活。

我也因工作缘故,得以走进他们的工作,走进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是如何努力与当地文化生活相融合。

在与蒙古族成为同事,成为邻居,成为朋友的过程中,马头琴及许多民族乐器是重要的媒介,发挥着人所不能的作用。很多时候,琴声响起,就拉近了心灵的距离,使一切达到圆融。

音乐无国界,音乐更无疆界,琴声可以传达友好,也可以表达真情。乌审旗家家有马头琴,差不多人人都能弹,此言不虚。当你随便走进一个蒙古包,走进一个蒙族家庭,你会被他们摆上奶酪、牛肉干和各种果品的热情所感动,会被他们随手弹奏的琴曲所陶醉。

如果当你吃着滋滋冒油的烤全羊,还有心情询问蒙族兄弟有关马头琴的故事,他们会先给你敬完酒、唱完歌,然后再给你讲故事。先讲《鸿雁》的故事(这个大家都知道,不再赘述)。然后再给你讲讲马头琴的来历。

在蒙古地区,老百姓那里确切的史料没有,有的是口口相传,代代相袭的故事及传说。关于马头琴的传说,说法不一,但种种说法都与一头小马驹有关系。

说是在那遥远的年代,有个为王爷家牧马的蒙族青年,在一个寒冷的初春,把失散的马群聚拢起来,正要回家时,忽然听到一阵伤感的嘶鸣,他转头一看,一匹雪白的小马驹,半个身子掉井了冰窟窿里,正双眼含泪嘶鸣着向他求救。

年轻的牧马人豪不犹豫地把小马救出来带回了家。终于有一匹属于自己的马了,年轻人几乎把全部的疼爱都给了小马。小马也非常有灵性,寸步不离地陪伴着主人,主人在毡房里睡觉,它就会守在外面,像个忠诚的卫士。

转眼几年过去,小马驹长成了一匹威武雄壮的白马。为了一试身手,年轻人骑着它出现在了那达慕大会上,参加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赛马。亲手喂养大的白马没让他失望,遥遥领先于王爷家的赛马,取得了第一名。

王爷怎么能甘心给他家牧马的小伙子拥有一匹好马呢?他立即派人抢走了年轻人的白马。但白马却不买他的账,待王爷命四个大汉牵马备鞍强行上马后,它扬鬃奋蹄,把王爷摔在马下。

王爷气急败坏,下令引弓射杀。被射中的白马奋力突围,扬长而去。年轻的牧马人四处找导不见,以为白马早已死在了别处,伤心得吃不下睡不安。没想到到了深夜,白马回到了毡房,对着年轻人深情地叫了几声,以示最后告别,然后用满怀期待的目光,对着年轻人使劲甩甩尾巴,倒地而亡。

牧马人好像领会了白马的意思,为了更好的记住他,便取了白马的后腿制成琴身,用马尾制成琴弦,用马尾那根骨制成琴弓,再雕刻出马头放在顶部,一部马头琴由此诞生。

牧马人试着拨弄琴弦,粗犷激昂的旋犹如万马奔腾,霎时,年轻人犹如神助,以另一种方式与白马重新融为一体……

美丽的传说真假难辨,无疑更加深了族人与马匹之间的感情,也在当地厚植了马头琴文化的土壤。使马头琴不仅成为陶冶情操的乐器,发展为以制作销售马头琴为主的致富产业,还为民族艺术冲出亚州,走向世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们欣喜地看到,组建于2013年的“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2016,赴韩国参加《激情梦想中韩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赴法国尼斯市尼斯音乐学院演出;并荣获2019年第七届CCTV新春原创音乐会“金奖”……以实力证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关键词: 马头琴的来历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