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观察丨海洋能源将成能源转型关键增量
发布时间:2023-01-18 16:53:54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曲艺


【资料图】

2022年12月10日,第二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论坛暨《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以线上形式召开。

“开发利用海洋能源、统筹推动海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报告》指出,新形势下,海洋能源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海上油气生产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能源增长极。

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大幅增长,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再创新高,海洋石油将贡献全国石油增产量的一半以上。

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再创新高

“2022年,俄乌冲突深刻改变着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和能源市场结构,各国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为应对能源危机,部分国家和地区重启并加大对煤炭、煤电等高碳能源的利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步伐阶段性放缓。”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深度解读《报告》。

《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石油的占比均增加0.3个百分点,天然气占比下降0.6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比基本持平,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速增长至349亿吨。

国内方面,《报告》预计,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略有回升;石油、天然气占比小幅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则从2021年的16.6%提高至17.2%。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在国内整体能源消费因疫情、价格等增速放缓,原油、天然气需求出现小幅回落的同时,国内油气生产保持良好势头,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有望下降。

“确保能源安全是重中之重。”王震表示,我国进一步明确了煤炭、煤电的兜底保障作用,并强调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强能源供应链弹性和韧性。

《报告》称,2022年,全球海上钻井工作量中,近40%来自中国海域。我国海洋油气获得勘探新发现7个,成功评价宝岛21-1等20个含油气构造,年内计划投产7个新建产能项目。《报告》预计,2022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达5862万吨,同比增长6.9%,增产量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一半以上,渤海和南海东部是海洋石油上产的主要区域;海洋天然气产量达2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增量的13%。

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海油积极实施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过去3年国内原油增产量在全国总增量中的占比超过70%,“国内原油增产关键在海上,海上原油增产关键在海油”已成行业共识。

《报告》预计,2023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有望突破6000万吨大关,继续保持全国石油生产增量的领军地位;海洋天然气产量有望突破230亿立方米。

“未来,中国海油将大力实施增储上产攻坚工程,推动海洋油气产量稳步上升,为我国原油年产量重上2亿吨并长期稳产作出更大贡献。”汪东进表示。

海洋低碳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不容小觑的是,除了海上油气资源,海洋低碳能源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危机叠加使各国坚定能源转型目标,纷纷出台更具雄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以海上风能为主的海洋能源成为各海洋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支撑。”王震指出。

《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发电装机总量达到33.54亿千瓦,占全球电力总装机量的40%。全球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规模同比增长26%,达到6850万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的2%,未来这一比例将稳步提高。

根据《报告》,中国、英国继续保持全球海上风电累计和新增装机容量的前两位。国内海上风电产业呈现集聚发展特点,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群。

《报告》预计,在中国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海上风能在沿海省份的发电量占比有望从目前的2%提升至2050年的近20%。

此外,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以及海洋可燃冰、海洋太阳能、海洋氢能、海洋生物质能等新兴海洋能源也获得更多关注,可为能源行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提供有效助力。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在致辞中表示,海洋能源发展将成为统筹能源安全与转型的关键增量。

“中长期内,海洋油气资源,特别是深水油气资源将成为重要资源接替区,有力保障我国油气安全。”任京东说,在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各类海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立足我国资源禀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国际能源署(IEA)署长高级顾问安丰全在发布会上表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海洋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将有助于未来减少和避免能源危机的发生。

安丰全建议,各国制定发展海洋能源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给出稳定的政策导向和投资导向,推动清洁能源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产业化,引导和扶持传统能源企业向清洁低碳能源企业转型,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并加强国际合作。

在安丰全看来,中国海洋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产业链比较完整,市场空间大,具备成为海洋能源大国的条件和优势,需要统筹谋划,扎实推进。

在这方面,中国海油可谓稳扎稳打。汪东进表示,海洋新能源新产业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未来还将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积极探索“油气电氢”多能互补融合发展,加快向海洋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

技术创新驱动海洋能源开发

“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任京东说,围绕海洋能源完善建立海洋产业体系,可以推动将新型能源体系有机整合到全产业链的转型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玉洪在论坛上表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推动由化石能源向多元化能源体系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成效、实现从传统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

谈及新型能源体系“新”在哪里,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在论坛上表示,新型能源体系不仅是新能源比例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源结构及形式的变化,表现出更加智能化、更加分散化的特点。

《报告》显示,勘探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海洋油气不断获得新发现,开发技术进步、智能化生产提升海洋油气开发效率,虚拟技术、智能制造推动海洋油气工程建设和装备少人化。“技术”“智能”等成为关键词。

“海洋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的前沿领域。多变复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未来海洋能源发展也将以技术驱动为根本导向。”任京东说,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也将与海洋能源发展深度融合,推进海洋能源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谢玉洪也认为,近年来新能源领域技术迭代突飞猛进,技术进步是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成本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内在动力,跨界融合、多能互补、智慧互联已成为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杨雷指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一场技术驱动的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的进步是基础,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关键,体制机制的变革是保障。在他看来,提到能源,不仅意味着保供的责任,能源行业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支柱,能源产业链非常长,在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进程中,会带动一大批新的产业、就业和发展机会。

“海洋能源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高地,有条件建设示范区。”杨雷分析称,新型能源体系重要的特性,如源网荷储耦合、多能互补耦合等,在海洋石油开发和其他海洋能源开发方面都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气电组合海上风电已经在不少沿海地区开展,立足海洋进一步扩大新模式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周小博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