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齐还要用好
发布时间:2023-06-02 09:22:50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资料图)

日前,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早在此次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之前,教育部2021年就已经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但实践中一些心理老师并没有真正有效运转。在媒体的调查中,多位专职心理老师都反映,专人不专用较常见,心理老师要承担许多其他的行政工作,“一些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师岗,仅出于办学必须配备的原因,但心理健康工作并不真正被学校重视”。

心理老师遇到的问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职场困境。人们习惯于把学校所开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与升学考试直接相关的是主科,课时安排多,投入力量大,而像音乐、心理这样的不与升学挂钩的科目,算是副科,自然课程安排少。心理课显然不可能像语数外一样有那么多的排课占比,即便学校每周给每个班安排一节心理课,心理老师相比其他教职工的工作量也是较少的。学校多招了一个老师,但老师却比较“闲”,那自然要给心理老师增加一些其他的事务性或行政性工作。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心理老师的绩效和工作量挂钩,在课时不足,学生咨询不多的情况下,也只有做一些其他工作才能达到考核标准。

理想的政策设计当然是心理老师在上完心理课后,在学校配置的心理咨询室里等待学生前来咨询心理问题。但我们的社会在心理问题方面似乎有种羞耻倾向,特别是在未成年人那里,会放大这种羞耻。举例来说,一个同学摔折了腿,其他同学会关心受伤同学的伤势如何,但一个同学如果走入心理咨询室的消息被传出去,其他同学恐怕会议论纷纷,猜测这位同学究竟怎么了。但凡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内心一定是极度敏感和脆弱的,一旦周围出现风言风语(很多时候是未成年人之间无恶意的玩笑),则这位同学大概率不会再次寻求心理帮助。

另外,很多班主任和家长也不懂心理知识,在发现问题后过度关注和公开介入,反而放大了同学的羞耻。这些恐怕是心理咨询室在实践中门可罗雀的原因,要从根子上解决还是得从引导社会正确看待心理问题着手。

心理老师在各个学校的定位也不明晰。校领导或许知道学生心理问题很重要,但除了给心理老师开课、安排一个场地之外,确实不知道心理老师还有哪些针对性的工作可做。“心理工作”只是一个模糊的政策要求和宽泛的重要问题,但具体怎么开展,不清楚。“专人不专用”现象背后的问题在于,专人如何专用。

此次专项行动计划的亮点在于,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可见,专项行动计划突出抓落实,力求通过落实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健全预警体系等来解决实践所面临的“专人不专用”问题。期待政策发挥预期效果,提升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