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梅雨季节?梅雨怎么定义? 每日热文
发布时间:2023-04-26 09:28:23 文章来源:上海商报

有关应对伏秋连旱 防范旱涝急转方面的知识,估计很多人不是太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应对伏秋连旱 防范旱涝急转的相关内容。


(资料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最近一个关于【应对伏秋连旱防范旱涝急转】的热门话题。关于应对伏秋连旱防范旱涝急转的热门话题有很多种类,下面是我们从众多的用户中挑选出来的一些观点。

观点:【应对伏秋连旱防范旱涝急转——来自长江流域防汛抗旱的最新情况】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江河水位走低,旱情快速发展。记者8月30日采访水利部和长江流域相关省市时了解到,各地积极应对旱情,保供水、保丰收,部分地区旱情得到缓解。据预测,9月长江上游降雨较常年同期总体偏多,对旱情缓解有利,但部分重旱区旱情仍可能持续;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仍需立足抗大旱、抗久旱,部分降雨地区则需防范旱涝急转引发次生灾害风险。

什么是梅雨季节

梅雨的定义:

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常有大到暴雨。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

除了我国以外,朝鲜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节,但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却没有,因此,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我国梅雨区的范围,北起淮河,南至闽、赣、湘三省中部,大致在110°E以东的27—34°N之间。梅雨期长度以梅雨区中部最长,上海平均6月15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长25天。梅雨区南北界附近一般只有20天左右。但这是气候平均情况,每年可以相差很大。

例如,入梅期迟早可以相差40天,出梅期可相差45天;最长梅雨期可以长达60天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基本上没有梅雨,称为“空梅”。梅雨期雨量最多的年份要数1954年,该年梅雨期总雨量超过多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梅雨的划分划定梅雨期以大气环流季节性的转折、调整为主要依据。在分析环流调整时,以暖湿气流的稳定北上,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经120度处脊线的北移位置为主,以西风带环流的调整为辅。

根据以上原则,先确定入、出梅的环流调整日,然后再结合大范围降水现象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划分梅期。梅雨期连续暴雨与洪涝长江中下游梅雨来到的迟早和梅雨量的丰歉,直接影响着这些地区的夏收夏种和防汛抗洪以及抗旱蓄水。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除了热带气旋影响造成的短时间的洪涝外,旱涝总趋势主要决定于梅雨量的丰歉。

解放以来最大洪涝如1954、1991年均是由于梅雨期的持续性暴雨造成。而解放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年如1978、1994年均是由于梅期过短,梅雨量特少而形成。一般年份梅雨量占总降雨量的25%左右。但典型的丰梅年,以南京为例,1954年雨量为1561mm,梅雨量为623mm。又如1991年年雨量为1828mm,梅雨量为840mm,占年降水总量40%左右。所以丰梅年,如梅汛期出现大涝,则全年降水易偏多,大涝年的格局大致已定。丰梅年主要灾害影响是江湖的防汛抗洪,城市防洪和农业上的排涝。

入梅后,雨量陡增,暴雨频繁,这是梅雨期的主要气候特点,尤其是连续暴雨过程的出现是梅雨期暴雨的特色。据江苏省降水资料统计,只有1963、1974年入梅前各出现过一次连续性暴雨,其余年份连续暴雨均频繁出现在梅雨期。出现概率最大的时段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此期间出现连续暴雨过程占梅期暴雨日总数的80-90%,所以,可以认为连续暴雨过程是梅期的天气特点。梅期总雨量的多少,除了与梅长有关外,还决定于梅期中暴雨过程的多寡。梅期暴雨过程总雨量所占梅雨总量的百分比,平均为65%,最多年份占75至76%,最少年份为42%。

通常情况下,入梅后,如6月下旬到7月初,长江水位不高,汛情不紧张,则该年防汛任务不会很吃紧。如入梅后6月下旬沿江地区已是连续暴雨,则极易造成江淮并涨严峻的防汛局面。梅雨间断与“二度梅”由于天气过程的更迭,绝大多数年份,梅期会出现一度晴好天气,称梅期间断,它与出梅后的天气转晴在成因上有本质的不同。比较典型的具有“二段梅雨”特征的年份有1962、1970、1982、1989和1991年。

要特别注意梅雨间断和两断梅雨引发的旱涝急转形势。历史上二段梅雨往往是第一段梅期暴雨不多,梅雨量也偏少。但到第二段则连续暴雨频发,梅雨量陡增,常造成旱涝急转的局面,所以,当尚未具备出梅条件,而发生梅雨间断时,服务决不可掉以轻心。

“二段梅雨”具有如下天气特征:1.前段梅雨期以阴雨天气为主,出现区域暴雨的频数不大,分别为1962年3/11(指前段梅雨期天数中有几个暴雨日),1970年4/16,1982年2/12,1989年5/12,1991年4/22,且除1991年外,均未出现连续暴雨过程。2.绝大多数年份(除1989年外)第二段梅雨期暴雨频繁,降水集中,其暴雨日概率分别为1962年5/7、1970年7/12、1982年14/22,1989年7/18,1991年14/18,且均出现连续暴雨过程。而第二段暴雨过程所造成的总降雨量往往占梅期总雨量的70-80%。3.造成二段梅雨的主要环流特征是副高脊线一度南压,或在东经120度附近的断裂。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