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北京现代戚晓晖:只要认识到问题,将很快追上中国的智电速度
发布时间:2023-04-24 04:55:51 文章来源:网上车市

疫情结束的第一个A级车展,一切似乎恢复到三年前那样,但一切又大不相同了。

首个媒体日共计接待12000余名中外记者竞相采访报道,两天媒体日共举办151场新闻发布会,那些相隔两岸的信息与面孔终于闯过大洋关卡,我们看到了一个国际化都市本该有的模样。

上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但只有在这条产业链上的若干人等才知道,我们等来的这个「新」有多大不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提出频次最多的问题是,你要如何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

有人的答案是智能化,有人认为能源才是未来,有人坚持驾驶的本质,有人用更新的技术手段抓住我们的眼球。

这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如同数万道缤纷的光,从异处来,却通往同一处未来。

以下是北京现代副总经理 戚晓晖的精彩访谈:

网上车市:请戚总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上海车展北京现代的一个亮点。

戚晓晖:今年上海车展是疫情后首届大型的国际车展,各个品牌都很重视,这次北京现代跟现代汽车是一个联合的展台,我们带来一款新车,也是我们今年首款重磅新车——MUFASA。这款车是一个紧凑级SUV,专门为了成熟稳重的顾家青年打造,也称它为轮上的两室一厅。另外我们这次参展也带来了N品牌系列的车型,包括伊兰特N,包括电动车RS这个高性能车,还有很多氢燃料的高性能车。

网上车市:请问北京现代在未来智电时代的侧重路线是什么?

戚晓晖:我想大家已经看到,中国市场新能源车正在极速发展。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整个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到了37.2%,可以说是快到半壁江山了。电动车的大潮已经来临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同时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也毋庸置疑的成为了汽车的一个标配。

但是大家也看到,整个中国市场,自主品牌,包括新势力,也包括传统自主品牌的新品牌,先期投入到市场,抢占到了市场的份额。合资品牌由于疫情期间信息的隔绝,因为整个产品的研发体系更多的是在海外,这种沟通不便带来了中国市场的智能化投入的迟缓。这次上海车展,各个品牌分别发布了自己的新能源战略、新能源产品。对于北京现代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于电动车来说,把所有品牌都拉倒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没有明确的品牌界限,更多看的是你的产品力和技术实力。现代汽车在全球有非常强的技术储备,包括专属的E-GMP平台,氢燃料电池车NEXO这款车早都已经实现量产和海外销售。

在智能驾驶方面,无论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我们都很重视,也走到了合资品牌的先列。可以看到在10万元的伊兰特身上,其实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经配备了L2.5这样自动驾驶配置。其实是说明了我们智能驾驶技术的一个成熟性、稳定性、可靠性。

在智能网联这块,到中国的ICT企业是走的比较领先的。我们很早就跟百度进行了合作,整个智能网联都是百度智能网联。我们这次推出的新车是百度智能网联4.0,通过系统的迭代,能够看到整个智能网联非常稳定,不会出现黑屏、识别不精准等。

下一步,我们会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加强在智能座舱这块的技术配备。海外无论是法规要求还是客户要求,更注重产品本身的驾驶体验,智能化更关注安全、稳定性、流畅性。在中国市场的自主品牌,他们更关注智能座舱生态的搭建。

我想由于我们有全球技术研发实力、全球供应链、成熟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快速应对当前市场的变化,只要我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未来,北京现代和现代汽车在中国的电动化产品战略达成了共识,后续我们会继续推出智电的产品。

网上车市:最后一个问题,请问戚总如何看待3月的这场价格战。

戚晓晖:3月份确实是市场硝烟弥漫,各个厂家鸡飞狗跳。现在来看,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其实价格战是必然的,不论在汽车市场还是消费品市场,当市场发展到了一定时期,进入到成熟期的时候,这是不可避免的。用户需要更优惠的产品,厂家也需要噱头引起关注。但是价格战未必是一个真正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的一个行为,现在价格战也过去一个多月时间了,在终端价格战上,除了一些特殊车型,整体来讲没有新闻里讲的高达几万、十几万、二十几万的一个优惠幅度。

因为其实市场价格本身已经到这里了,终端让利的话也不会让那么多。客户会有一个持币待购的心理,但是持币待购一段时间以后,会发现其实市场的价格没有那么大的一个波动。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市场热度在逐步的恢复。不管是上海车展还是五一车展陆续开幕,我们看到消费者的热情也逐步上来了。

对于北京现代来讲,我们其实不欢迎价格战但是也不惧怕价格战。因为其实性价比一直是我们现当前保有的一个优势。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关注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整个后续对客户负责的态度,这是我们核心要关注的。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