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促使中概股调整 未来中概股或将出现分化趋势
发布时间:2022-03-28 12:10:44 文章来源:金融界

美股市场的中概股遭遇了一轮抛售,日虽有所反弹,但比2021年高点跌幅仍然较大。自2021年高点至今年3月25日之间,274家中概股中,跌幅超过90%的有64家。

据媒体报导,不少投资者也包括大型机构投资者出现巨亏。

对于中概股,怎么看?怎么办?

一、对中概股怎么看?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从2005年的2958点涨至2007年的8883点,涨幅约为200.3%。

在境内外政策调整、地缘动荡、互联网行业迈入存量时代增长乏力、中美贸易摩擦风起云涌等因素叠加下

进入2018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中概股波动调整,期更是大幅调整。

根据分析,中概股调整主要是四大原因:

第一大原因,美国证监会《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催化剂。

2022年3月10日,美国证监会根据《外国控股公司问责法》(HFCAA),将再鼎医药、百胜中国、百济神州(104.01 -0.29%,诊股)、和黄医药以及盛美半导体5家公司纳入预退市名单。根据HFCAA的要求,在美上市中概股必须提交审计底稿,但受到国内《保守国家级秘密法》等相关法律的约束,部分中国企业不得随意展示审计底稿。美国证监会审计流程与中国法律产生了冲突,导致市场对中概股信心受挫。

第二大原因,地缘局势动荡加剧资金恐慌情绪是放大器。

自俄乌开战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权益资产均陷入动荡,各国股票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调。而在俄乌战争仍在焦灼的同时,“问责法案”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担忧情绪。

第三大原因,互联网行业进入存量饱和阶是基本面因素。

互联网行业整体发展从爆发期进入存量时代,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1.6%,虽然横向对比发达国家90%的渗透率仍有空间,但整体网民数量增速放缓。在存量时代中,行业面临格局洗牌、竞争内卷化、商业模式谋变、寻找新的创新突破。

第四大原因,中国经济大转型是时代趋势。

我们此前提出大势研判,可能有些朋友没有重视,重申一下:

二、怎么办?

对于投资者而言,预计未来中概股将出现分化。

有的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护城河,具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内在价值和商业模式没有被破坏或者受损不大,属于泥沙俱下、被情绪错杀的,是“黄金坑”,是理专业投资者的机会;有的商业模式被严重破坏,甚至内在价值被毁灭,则是投资者需要回避的。

对于新经济企业而言

,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科创板大力发展,全面实施注册制,支持专精特新的北交所开板,

对于已经上市的中概股而言,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或许成为一种选择

。在此过程中,中美经贸关系也将成为影响中概股的重要因素之一。

借中概股谈谈价值投资和宏观趋势分析的关系及意义

这里,我想。前些年,国内价值投资大行其道,有的投资者甚至认为不必关心宏观趋势,搞得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就像过时了一样。但是,

价值投资是一套在长期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其核心是四大认知:市场先生、内在价值、安全边际和能力圈。

毫无疑问,投资就是认知的变现。市场先生总是情绪时好时坏,一会恐慌,一会贪婪;价格有时高于内在价值,有时低于,这就带来了长期投资机会,价格是你付出的,内在价值是你得到的;一定要留够安全边际,第一条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条是记住第一条;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投资投资不做调研,就像打牌不看牌一样。

但是,价值投资是有适用范围的,并不是万能的,更不能神话,这是理专业投资者所需要清醒认识的。

价值投资知易行难,除了因为它是反人的,还有就是对内在价值的评估需要长期跟踪、深入了解和专业知识,内在价值包括了企业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管理层的诚信和水、护城河有多厚、重大宏观政策和事件、行业成长阶段等等。众所周知,

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战略和政策调整,比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技术、注册制和北交所为“专精特新”服务、大力推进新能源革命、放开三孩、清理校外培训、延迟退休年龄、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房地产新模式等。

以国内为例,中国未来中长期面临三大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及脱钩风险、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房地产最坚硬的泡沫如何避免硬着陆实现软着陆。面对这三大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事实上,年从K12教育到互联网台,宏观政策和趋势发生了重大历史变化,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巨大变化,忽视宏观趋势变化,按照以前的思维继续线外推,还自以为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结果出现了重大投资亏损。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