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后美国主权评级会否再遭调降?美企在违约大限前争相发债
发布时间:2023-05-22 17:53:02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惠誉对第一财经表示,美国一再接近违约或动摇人们对其还款能力、抵御政治失调的信心,并可能影响该机构对美国主权信用状况的看法。


【资料图】

美国企业正争相提前发债,以防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僵持不下,并于今夏引发市场动荡。

美国企业债发行规模猛增

据金融数据公司Dealogic数据,5月以来,美国高评级企业发行的债券规模已达1120亿美元,远超去年5月时的总规模460亿美元,更是达到4月的3倍多。2020年疫情突袭美国时,超低利率催生了高达1960亿美元的发债融资潮,撇除这一异常值,本月企业债发行量创下七年新高。

负责相关业务的银行业人士称,债券发行人希望充分利用当前相对活跃的市场环境,并赶在美国政府现金耗尽、掀起波澜之前向投资者融资。

花旗银行全球债券资本市场主管佐格布(Richard Zogheb)表示,企业债发行速度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加快,这主要反映了发行人的几种心态,一是试图规避债务上限谈判闹剧,另一方面是利用当下良好的市况,此外,经济前景对发债时间点的决策亦有影响。过去一年,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由接近零水平上调至5.00%~5.25%区间,同一时间,有关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也在加剧。

佐格布还透露,选择提前行动的是那些原计划在6月或7月发债的公司。

美银证券投资级银团业务主管米德(Dan Mead)也表示,企业意识到诸多风险事件的存在,故将融资计划提前。“债务上限、联储加息以及经济前景共同促成了上述现象。”米德说。

Dealogic数据显示,本月已有56家企业对其投资级债券进行了定价,超过三分之二的融资所得主要用于并购用途,该比例创2021年12月以来的新高。知情人士透露,生物制药公司辉瑞、油气集团Ovintiv和生命科学企业Iqvia等均于上周发行债券,较原定计划略有提前。

期限将至

当地时间21日,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外媒访问时重申,6月1日仍是提高债务上限或承担违约风险的“硬性期限”(hard deadline),政府获得足够财政收入以支撑至6月15日的可能性相当低。此前她曾警告,6月1日或成最早违约日,如若国会不进一步提高31.4万亿美元上限,美国将面临艰难抉择。

“自1789年以来,美国就有按时支付账单的传统,这是世界希望持续看到的承诺,也是美债得以成为全球最安全资产的基石,无法兑付债务对我们而言是不可接受的。”耶伦说。

高盛经济学家预计,除非提高债务上限,否则财政部现金持有量将在6月8日或9日跌破300亿美元下限,该现金水平是美国偿付到期联邦债务的最低门槛。为满足政府支出,财政部现金余额一直在稳步减少,据高盛报告,截至11日,现金余额仅略高于570亿美元,前一日的余额为大约920亿美元。

该行经济学家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写道,相信国会将避免逾期付款,预计两党本周形成共识的可能性为30%,最后一刻达成协议的概率也为30%。

美国评级会否再遭下调?

美国最近的一次违约危机发生在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众议院共和党人在最后一刻通过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法案,勉强避免了一场灾难,但由此产生的紧张局势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导致评级机构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展望列为负面。

时隔12年,历史会否重演?

评级机构惠誉在发送给第一财经记者的报告中表示,“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以及美债的庞大市场规模,令联邦政府几乎可以无条件地、畅通无阻地凭借美元获得信贷。然而,由于缺乏中期财政框架和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该国未能扭转经济冲击和其他财政措施导致的连续债务增长。”

惠誉预计,由于政治两极分化,未来几年,两党围绕债务上限将展开更多对抗,美国一再接近违约,可能会动摇人们对其还款能力、抵御政治失调的信心,并可能影响惠誉评级对美国主权信用状况的看法。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的基础情景是,尽管政治环境动荡,立法者最终将在‘X日’来临之前提高债务上限或设定时限暂停债务上限生效,不过,事件的不确定性本身正在积聚信用风险。”

“我们会将美国未能履行利息支付归为违约事件,这将导致美国主权评级遭到下调,包括金融机构、非金融公司、非营利组织等美国债务发行人也将受到相应影响。”该机构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