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头条丨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齐发一季报 两大晶圆大厂均对今年市场持谨慎态度
发布时间:2023-05-13 07:53:26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作为半导体行业“风向标”,晶圆大厂的一举一动都向外界传递着行业最新信号。5月11日,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同时发布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半导体行业下半年能否迎来复苏还不甚明朗。

具体来看,华虹半导体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1亿美元,同比增长6.09%,环比持平;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7.88%,环比下降4.3%。中芯国际则在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09亿元,实现净利润15.91亿元,同比均出现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预计二季度营收将有所回升。

在5月12日的中芯国际一季度业绩会上,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表示:“一季度产业整体尚处于底部,工业和汽车领域相对稳健,手机和消费电子产业链库存依然高企,市场对已有的旧产品,尤其是量大价低的产品需求进一步下降。”同样,华虹半导体也持续感受到一季度市场的疲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位下游芯片企业表示,受消费端需求和国际形势影响,行业目前未见明显好转迹象,销售层面承受较大压力。而一家科技咨询机构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芯片设计厂商的需求目前确实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但这一状态是芯片行业供需周期的正常体现。此外,主要因国际方面对于设备的限制,全球市场短期内或将不断探底。”

市场低迷尚未改善

销售略好于预期

由于消费应用需求大大下降,下游芯片设计行业在过去一年普遍处于“去库存”状态,这一情况于今年一季度也未见明显改善。也正因为此,在2023年年度前瞻指引中,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均给出了较为保守的业绩指引。而在两家公司披露一季报前,市场低预期还曾一度引发市场波动。

不过,中芯国际管理层在评论经营情况时称,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收入略好于指引,毛利率也处于指引的上部。

赵海军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目前下游细分市场里,手机消费类产业链中,部分客户推出新产品需要向中芯国际紧急下单;其次,公司明显看到全球中低端WiFi、互连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另外,在建筑领域,LED灯的驱动电路、节能电路,建筑外表面装饰灯等需求正在逐渐回升,且需求量很大。

今年一季度中芯国际销售晶圆数量(约当8英寸晶圆的片数)125.17万片,产能利用率为68.1%。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月产能已从去年一季度的64.91万片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73.23万片。

中芯国际预计其产能利用率将在二季度回升,并且进入持续性回升趋势。赵海军对此解释称,一方面,中芯国际正在全力做新产品,新产品没有库存,因此一旦验证进入整机供应链后,客户需要增加到3个月至5个月的库存,达到平衡的状态,中芯国际就可以多做;另一方面,部分客户的投标份额较去年增长,因此新产品和旧产品在中芯国际的下单量会增多。

同样在产能方面,华虹半导体一季报显示,公司季度末8英寸等值晶圆产能达到32.4万片,总体产能利用率为103.5%,保持高位运行。

全年指引不变

扩产将有节奏推进

截至目前,两大晶圆大厂对于2023年预期与年初基本一致,也正努力从萎缩下行的市场中挖掘“确定性”。

中芯国际预计,今年二季度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都高于一季度,销售收入预计环比增长5%到7%,平均晶圆单价受产品组合变动影响环比下降;毛利率预计在19%到21%之间。

“我们主要的依据是,比起3个月以前,全球市场虽然还处于底部,但近期中芯国际在不同领域察觉到了中国客户信心的回升。此外,去年率先进入去库存阶段的高压驱动摄像头、芯片和专用存储器领域出现向好的变化。第三,公司积极创新终端整机,寻求市场突破,推进新产品和首发新性能的实现,带来了公司急单的快速增长。”赵海军表示。

目前,中芯国际40nm和28nm节点已经恢复满载状态。但赵海军也表示,短期内,受限于产能、平台的配套等长短脚问题,新产品实现快速收入增长还需时间。

展望2023全年,中芯国际表示,目前对于全年的指引维持不变,即销售收入同比降幅为低十位数,毛利率在20%左右。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公司将继续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加强与终端市场的对话,全力配合新产品的推出,做好产线长短脚调整配套,迎接下一轮的增长周期。

晶圆大厂既有的扩产计划仍然不变。据中芯国际披露,目前,中芯深圳已进入量产,中芯京城预计下半年进入量产,中芯东方预计年底通线,中芯西青还在建设中。

华虹半导体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军则表示,2023年,华虹半导体的无锡12英寸生产线将逐步释放月产能至9.5万片,并将适时启动新产线的建设,为公司特色工艺的中长期发展提供产能支持,以更好满足市场对公司先进“特色IC+Power Discrete”工艺的需求。

灼识咨询合伙人赵晓马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外部政策端的限制加码确实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短期阵痛,但是这也倒逼我国半导体厂商加速国产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控的产品设计与制造,在各个被‘卡脖子’的细分领域有望开启新一轮国产替代周期,驱动我国半导体行业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产业周期自然会随着供需两端调整探底继而改善,但随着车规级、工业级半导体中的智能汽车芯片、特种芯片等新赛道提供新的增量,半导体板块会步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