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亲子经济展现活力
发布时间:2023-08-17 10:22:43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 本报记者 邵志媛

“在草原上嬉戏玩耍、去博物馆求知探秘、打卡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这个暑期,旅游市场热度持续升温,亲子游、户外拓展等项目持续走俏。与此同时,在火热的暑期旅游带动下,亲子消费市场也热力十足,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回暖与活力。

分析称,伴随父母消费理念转变、“二孩”家庭占比提升等因素推动,亲子消费尚有很大增长空间。未来,商家应不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特色和个性化的体验。


(相关资料图)

亲子游带动消费升温

“7月刚放暑假时,带孩子去北戴河玩了水;8月初全家去了巴彦呼硕草原,感受蒙古族风俗‘下马酒’,俯瞰莫日格勒河;8月下旬还准备带女儿去趟上海迪士尼,去见她心心念念的公主……”这个暑假,郑莹为家人安排了多次出游。她对记者说,最近几年,全家都没有出游,今年暑假自己特意提前做好攻略,带全家出去走走,充分释放压力,开拓眼界。

与郑莹不同,李丽则是利用暑假带孩子打卡了北京的各类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汽车博物馆……“不同的博物馆特色不同,能够让孩子在游乐的同时掌握不少知识。”

去哪儿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今年暑期博物馆类景区门票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58%,平台上较为热门的博物馆为: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沈阳故宫、中国科学技术馆。

亲子游的火热,也带动了“儿童餐”“亲子照”等亲子消费市场的迅速增长。美团数据显示,7月以来,儿童餐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近400%,提供儿童餐服务的餐饮门店数量同比增长超155%。同时,亲子照搜索量环比增长45%,其中汉服、古风家庭照颇为亮眼。

“亲子游、研学游等旅游产品火热,带动了亲子经济的发展。亲子消费对促进文旅消费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亲子消费对文旅产业的拉动作用显著。父母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娱乐和休闲体验,因此他们愿意在亲子文旅活动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文旅企业推出特别针对亲子的产品和服务,如亲子游乐园、亲子主题酒店、亲子教育类活动等,也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亲子经济的日益升温,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二是年轻一代的父母比较注重对孩子的陪伴,希望能通过多种方式为下一代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三是得益于融媒体、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亲子消费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能迅速得到传播并被复制,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丰富场景释放更多潜力

“从长期来看,伴随父母消费理念转变、‘二孩’家庭占比提升等因素推动,亲子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王鹏说。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儿童用品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近年来,儿童消费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逐渐上升,已达30%左右。

王鹏表示,未来,随着消费意识、消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亲子经济这条赛道上的模式、场景将会越来越丰富。

记者注意到,各地促亲子消费也在不断加码。例如第二届海南离岛免税购物节暨GDF免税城仲夏亲子造乐节启动以来,倍受在海南旅游的亲子家庭的欢迎,为进一步抢抓暑期消费市场,8月,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持续瞄准亲子消费市场,接连推出旅游、普拉提、绘画、街舞等系列主题活动;8月10日,“2023 深圳购物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正式开启,针对亲子消费,在欢乐海岸打造主题儿童充气水乐园、沙滩体验等场景,在满纷天地举办“夏日趣味生活节”,开展海洋保护公益展、夏日吃瓜大赛、夏日摸鱼大赛等活动。

进一步释放亲子消费潜力,王鹏建议,商家首先要抓住时代变化,提供差异化产品服务,及时调整模式,加强创新;其次要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依托数字化平台,进一步创新升级,为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亲子游方面,洪勇表示,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文旅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具特色和个性化的体验。例如,一些文旅景点可以打造亲子互动的展览,提供亲子参观活动,或者推出与亲子相关的主题游览路线。同时,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消费者满意度。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