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资保障难题之下 如何保证市场与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2-04-24 13:31:13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上海物资保供成为一道难题。抢菜和团购的日常进入了公众视野。尽管随着保供企业持续增加,全国各地驰援上海,目前情况有所好转,但在部分社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与此同时,一些市民对哄抬物价和收到劣质保供产品颇多抱怨。据悉,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从严从快”查处类似行为。

这是疫情下的上海现实。这个有着2500万人口的商业之都何以如此?很多人怪之于保供部门调度失准,怪之于社区“不给力”,怪之于黑心商贩或者监管缺位。这些问题当然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例证,不过寻根溯源,我们相信,凡此种种并非症结所在。我们要问的是,疫情管控中如何让市场不缺位?

3月末,新增病例持续高位的上海选择实行封控,原本“永不眠”的城市忽然停止流动。从那时起,上海面对两大考验:日常生活物资保供和新冠及非新冠医疗需求保障。城市要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所有人负责,不管他们来自何方,是否有本地户籍。

如今封控管理接一月,坦率地说,这两方面上海都有值得检省之处。仅就市场保供来说,因为各种疫情管控或者无法拿到必需的通行证明,各类企业寸步难行,市场一度停摆,商业陷入冰封状态。原本成千上万的企业根据供求信号自行对接千万需求,现在只有少量企业被允许承担保供任务;本来快递小哥、社区门店无缝对接“最后一公里”,现在则改由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承担所有。

这种格局下,一方面社区干部和志愿者连续作战,疲累不堪,另一方面市民急等菜米面油,要居民自救互救,才能解一时之困;一方面哄抬蔬菜肉食价格、提供劣质保供品的现象屡有发生,另一方面,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在内的弱势者缺乏足够的照护的情形也不时听闻。

这就是疫情之下的上海难题。

上海何以如此?

是否可以说,当市场中的企业被各种疫情防控证明和通行证捆住手脚时,上海对市场发出的警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迅速采取措施打通断点和梗阻,为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保证物流和商业网络畅通。当活跃的市场因此停摆,一个物资丰沛的城市瞬间转入短缺;当原本细密的商业网络断流,从各类生活必需品到药品,就可能被阻滞于每一个节点。

也许政府部门早有预案。上海选择了自上而下的配给,为这个大都市提供物资保障。类似京东这样的企业一度不在保供名单中。似乎很难理解,那些企业的能力已经在竞争中得到证明,怎么就不能成为上海人民的坚强后盾呢?

事实上,正是市场缺位下的管制给了“黑市”机会,当保供资质替代了高度竞争,当社区封闭让消费者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天价物资包就有了滋生的土壤,低劣的质量也就有了生存空间。这不是市场之错,而是市场停摆很难避免的后果。在这样的扭曲中,寻租几乎如影随形。市民为其所苦也是自然。

好消息是,情况正在改变。上海已经允许更多企业进入保供名单,并优化调整相关的疫情防控规则,以释放更充沛的市场力量——这意味着更强的物资调配能力和更多连通最后一公里的快递小哥。这是政府对市场呼声的回应。可以相信,把更多的市场权力还给市场,上海的保供会做得更好。

这是上海的启示。疫情之下,有关部门应该和企业一起想办法,怎样保证大仓运营,能否提前帮助企业做科学防控的方案,如果出现一个病例,有没有预案让代价最小化,能否做到封控区最小,封控时间尽可能短,而不是一封了之。对于快递小哥,政府能否动员社会力量协调住宿等问题。他们在帮城市解决问题,城市不能把他们当作问题。

上海有着最深厚的商业传统和市场积淀,上海的成功是开放和市场的成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实践总结,它不会因为疫情改变。上海证明,市场是城市的血脉,它一刻也不能停止流动。让城市有活力,让人们的生活有保障,离不开开放竞争的市场。当政府的有为给市场以更大舞台和空间的时候,城市就会有足够的韧。我们就可能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防控效果。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