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璞:社区减负避免陷入双“盲区”
发布时间:2019-07-06 17:33:38 文章来源:

李璞:社区减负避免陷入双“盲区”

鉴于基层社区长期以来面对的“万能章”“万能居委会”问题,近日民政部、中组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对社区机构牌子、工作职能、考核评比方式,会议和台账事项等八项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共产党员网)
基层社区减负无论是从厘清职能定位还是加强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十分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但是,社区减负要避免陷入两个“盲区”:一是职能“盲区”。受挂牌数增多、上级单位懒政作风、社会民众需求等众多因素影响,社区所承接的下压任务逐年增多,临时工作转变成常态工作,社区从服务部门衍变成了处理繁杂工作的事务部门。所谓减负是要减上述不堪承受之负,减琐碎形式之负,减职能无关之负,但减负不等于减职、减责、减能,社区万不可以此作为正当工作推诿之据。社区要立足服务群众的本位,重新回归,切实实现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开展公共服务活动、引导教育居民、了解民情民意等本职功能。二是服务“盲区”。社区作为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基层服务部门,在“万能社区”的标签下,已然成为了老百姓的生活依赖,习惯性地将申诉、请求、协调等事务反应于社区,并寄希望得到最直接的帮助。在“减负”之下,群众部分服务诉求可能会无法在社区得到实现和满足,例如最典型的“奇葩证明”,在有关部门要求开具而社区根据职责不再出具的情况下,老百姓又该奔向何方?在物业和社区针对服务内容推诿扯皮时,居民群众又该向谁求助?在上级部门和社区职能模糊的服务领域,出现盲区又该由谁来填补?“减负”万不可采取一刀切,这些都需要在“后减负”时代通过磨合逐渐探索和完善的地方。
社区所承受之负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如同学生减负一样,碍于利益关系,在号召倡导多年后进入了一个未减反增的形式主义“怪圈”。所以,真正彻底的改变当下状况,既需要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思想重视,也需要社区本身的积极主动,上下联动共同梳理关系,确保落实基层切实减负,确保职能模块切实区分,确保群众服务切实到位,避免因为盲区所导致的职能和服务空白。要让社区真正能够腾出时间与精力,真正落实惠民政策,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文:李璞)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