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了黄金后,大陆游客为何还要热情购买香港保险?
发布时间:2016-08-02 15:25:33 文章来源:DT财经

  为什么赴港旅游人数减少,买保险的却剧增?

  文/DT财经 黄卓

  资金外流和赴港买保险有关?

  恐怕很多去香港买保险的人都想不到,他们对于这一类产品的热衷,居然和中国资本外流联系在了一起。

  7月底英国《金融时报》刊文说,中国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外流压力,并将矛头明确指向了一条资金外流的“密道”——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这和此前外管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的公开表示仍然有相悖之处,后者一再强调中国的跨境资金外流压力已经得到缓解。

  有分析称,自去年8月人民币贬值以来,香港的离岸保险产品成为比较流行的个人财富“避风港”和资金转移通道。一旦客户使用人民币购买保单,他们就可以用保单作为抵押,申请美元计价的贷款,同时也可以把这些产品套现为外币。

  资金外流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各执一词的,避险动机也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与日俱增却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最新数据,香港今年第一季度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达到132亿港元,占2016年首季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34.2%。

  根据友邦保险(AIA Group)的2016上半年度财报,其香港新业务价值增长60%,至5.37亿美元,并指出“来自中国内地客户的新业务大幅提升”。

  内地游客赴港买保险热情逐年攀升

  我们先来看看内地居民买保险的热情到底有多高涨。

  根据下图香港保监会的数据,短短五年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金额已经翻了6倍,去年全年已经超过了300亿港币;内地贡献的保单占香港全年保险业个人业务总的新保单保费比例,也由7.4%升为24.2%。

  另外,近些年香港的保险公司频频出手和国内知名高校合作,用低廉的项目费用吸引大陆学生赴港实习参观,一方面吸纳了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扩大了客户群体。内地市场已经成为了香港保险业的大粮仓。

  其实最近这几年,内地赴港游客的数量并不令人乐观,以往多年,香港一直都是大陆客“买买买”的第一选择,但最近这种地位似乎不保。根据香港旅游局的最新数据,近两年访港的大陆游客数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去年入冬后更是一路走低同比降幅超过15%。相比较“去日本买马桶盖”和“去欧洲扫爱马仕”,香港的购物吸引力显然没有那么强了。

  这个背景下,内地居民到香港买保险的热情凸显。

  香港保险投资收益上碾压内地

  DT君身边的很多人,真的是冲着香港保险产品去的。因为和内地的保险产品相比,香港在保险收益和理赔这一块的优势,实在很明显:

  同样的保额,香港保险保费更便宜,回报高,保障范围大,理赔条款宽松。

  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伦敦和香港),香港可以做到较低的保费和较高的投资回报(香港的保险公司拿到保费是可以进行全球投资的)。香港地区储蓄型保险收益大多都提供5%—10%的年复合回报率,有时甚至高达20%。与此同时,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的,基本是世界顶级跨国保险公司,配以香港完备的法制和英国法律体系严格的监管,予以投保人高度诚信和全面保障。

  另外,合理避税也是不可被忽视的隐性优势。由于担心可能出台的遗产税政策,不少内地居民开始考虑以子女为受益人买一份高额保险。

  仅一个重大疾病险,甩内地产品十条街

  除了投资收益方面的考虑之外,保险产品本身能够覆盖的内容更多更宽松,理赔相对更方便等因素,也是香港保险产品总体上更加吸引人的原因。

  我们拿最令内地居民趋之若鹜的重大疾病保险来举例。

  对比内地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险,在同样的保费水平下,香港的重大疾病险至少包括了50种疾病,而内地只有35种。分红方面香港也比大陆每年至少高出两个百分点。

  若走进理赔程序,关于疾病的认定就体现出了质的区别。

  内地的重大疾病险对于可保疾病的描述十分详细,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你可以说这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杜绝骗保的小把戏,但这也意味着保险公司在理赔时留足了回旋余地,显得不人性化。

  按照保障疾病的描述,比如一个已经得了帕金森病的人在香港就可以更早的拿到理赔。而如果在内地他就一定要等到病情恶化,直到医院认定属于严重帕金森病的程度才有可能获得赔偿。即使拿到了钱,对于生活的改善的作用已经很小了。

  尽管保监会在今年4月于官网上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提出香港保险可能会有汇率、政策等风险。但就目前来看,香港保险在各方面远远领先内地同类产品,也难怪这么多人都要跟风去买了。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