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品牌盛行,原料科技或成产业基石,杉海创新超分子备受关注
发布时间:2023-07-06 11:42:54 文章来源:36氪

“以前只追求国际名牌,认为只要贵的就是好的;现在国产护肤品质量越来越好了,外观也新潮,我就越来越多选择国产品牌了。”95后消费者陈女士表示。近年来,随着韩妆式微、日本护肤品因核辐射在消费者圈引发争议、欧美大牌“光环”褪去等,国货越来越火了,尤其是在Z世代消费者群体中。

随之而来的,中国护肤品市场也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期,如何把握住机会?随着越来越多国产护肤品牌脱颖而出,资本的关注点逐渐走向上游,通过原料创新推动本土品牌升级成为了一个确定性的机会。对品牌方而言,随着“精准护肤”的观念普及,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凸显,通过技术创新来找到产品支点正在成为共识

以最近很火的“超分子”技术为例来看,从最早的超分子技术促溶黄芩,再到超分子水杨酸,超分子A醇,到如今的超分子蓝铜肽、超分子油橄榄......越来越多的“超分子”成分出现,活性物“超分子”化已然成为推动本土美妆品牌升级的趋势之一;与此同时,像欧莱雅、雅诗兰黛、华熙、丸美、优时颜等知名品牌也在应用“超分子”技术。


(相关资料图)

这背后依托了一项重要的诺奖级技术——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它通过对有效成分进行有序分子“智”组装、改性修饰,进而实现护肤品的功能升级

6月30日,深圳杉海创新联合深圳诺奖实验室——索维奇智能新材料实验室发布了科技转化成果,以超分子智组装技术开发化妆品护肤品原料,已有油橄榄提取物、层孔菌提取物、芋螺肽、胶原蛋白、双重A醇、蓝铜胜肽等多款原料被品牌应用,为护肤品行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精准护肤时代来临,“拼乐高”成创新突破口

护肤品为什么必须寻找创新机会?除了品牌自然的“新陈代谢”外,“消费者越来越专业了”或许是个绕不开的原因。

“除了关心成分,用户还会关注配方、油脂体系、文献参考、原料商等等,消费者专业度提升太快了,这种认知的专业化也给行业带来了压力。”美丽修行合伙人徐红表示,在谈及用户教育和科普时,笼统的说法已不再被消费者买账了,区分人群,区分作用机理、功效与症状的“精准护肤”才是未来引领用户心智的有效之法

提到精准护肤,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化妆品专委会秘书长马彦云博士认为,精准护肤的落脚点一定是在皮肤状态上,即针对不同的皮肤状态(譬如衰老/炎症/敏感/色斑等)搞清楚理论框架、找到对应的活性原料,再完成产品配方组合和生产,并完成功效评价。“其中,找到有靶向作用的活性原料,让其有效递送并作用到关键靶点是实现精准护肤的关键。”

在这样的思路之下,实现合理配方,为成分功效带来增益、提升成分吸收效率,增强靶向性、缓释控释,提高溶解性、稳定性等成为了护肤品原料创新的关键。而超分子自组装技术便是能实现上述目的的一项神奇技术。

“超分子”技术,它是材料学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曾两度问鼎“诺奖”。什么是“超分子”化学技术?“可以把它理解为‘拼乐高’,把不同的化学物种(原子、分子、离子、团簇)比喻乐高组件,我们发挥想象力拼成大家想要的形状,乐高在拼的过程中通过结构的契合可以卡到一起(也可以分开),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动态可逆),而特定的形状和结构就会带来特定的功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索维奇智能新材料实验室核心成员、杉海创新创始人张嘉恒教授解释到。

医药界有个经典的案例,比如阿司匹林本身对肠胃是有一定刺激性的,以往是通过传统化学的方式给阿司匹林分子接一个基团,得到乙酰阿司匹林,形成了一个新的化学分子,来降低刺激性,但是这种方法形成了新的化学物质的安全性往往还需要很长时间的验证,然而通过超分子共晶技术,通过阿司匹林与赖氨酸共晶得到了赖氨匹林,在分子上这是两个很安全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分子产生,只是通过结构上的结合产生了性能的改变,而它比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之一阿司匹林相比,具有更易溶、对胃肠道刺激小的特点。张嘉恒表示,“对已有分子的改性,往往就会有新的功能。”

“超分子”原料创新推动国产护肤品升级

为了提高研发的效率,杉海创新创新性地引入AI,形成了如今的超分子自组装技术。“以前我们做超分子材料设计有点类似于炒菜,炒菜过程中要‘加盐、加糖、加酱油’,但加多少不知道,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盐加多了,要重新炒一盘;现在我们用到了AI和类似ChatGPT的技术,前置性地借助计算机来‘加盐、加糖、加酱油’,提前预测相应结构的性能,进而快速筛选,搭建了快速开发超分子材料的体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将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应用于护肤品原料升级也成为了杉海创新关注的重点。基于这套理论,研发人员一般会得到四大类材料:“共晶”“离子盐”“低共熔溶剂”“离子液体”,不同的形态决定了对应的功能。

如今,在护肤品领域,超分子自组装技术一路高歌猛进,已有了诸多原料成果,典型如油橄榄提取物、层孔菌提取物、芋螺肽、胶原蛋白、双重A醇、蓝铜胜肽等。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产护肤品部分存在功效不佳、吸收不好等普遍性问题。而超分子技术刚好能在原料功能活性、吸收等层面做出极大改进,或将成为国内化妆品原料行业目前最有可能弯道超车的技术平台。

另外,产业链的其它利益方视角来看,超分子技术驱动的原料创新从底层提升产品力、差异化、功效性等,有效解决品牌方/平台/KOL/消费者多方的升级诉求,创新之路恰逢其时。

围绕上述痛点或需求,杉海创新在护肤品领域开展了多项技术研发和成果落地:第一,开发超分子共晶强化技术,即通过将已知成分拼成特定结构形成CP,帮助下游品牌低成本实现原料升级;第二,研发液态超分子,譬如DES和离子液体,以替代传统植物提取过程中的溶剂,提高提取效能,“超分子提取溶剂提取效果一般是水和醇类溶剂的数倍以上”;第三,超导协同促渗技术,针对护肤品中大分子的成分,譬如胶原蛋白、肽类,帮助实现透皮递送,让功效成分直达真皮层;第四,用各类超分子材料代替开发脂质体、脂肪乳、纳米包裹材料,实现柔性脂质体;第五,用离子液体开发全新剂型;第六,生肽分级自组装技术,等等。

以超分子共晶强化技术为例,张嘉恒表示,随着品牌和消费者对成分的日趋关注,除了一些大品牌,譬如华熙生物的玻尿酸、欧莱雅的玻色因等,要让每家品牌独立开发自己的成分是非常困难的,“共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以公司和敷尔佳的合作为例,研发团队发现苦参碱和水杨酸能通过库伦作用力结合,并得到一个超分子苦参碱水杨酸共晶(萱净颜),具有非常好的祛痘、抗炎作用,相关成果已发表至CE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响因子16.744分)上。

如今,杉海创新已实现了千吨级超分子生物材料的产业化,也是全球第一条生物级千吨级超分子材料产线。张嘉恒称,公司分别在云南和韶关都建有一条生物合成的产线,在佛山建立了化妆品成品解决方案工厂,现已实现了从实验室、小试、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路发展

在这过程中,杉海创新也为国产护肤品牌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国货护肤品牌优时颜为例来看,优时颜研发中心负责人胡璠博士介绍到,“精准递送技术是刻在优时颜品牌DNA里的”,针对国人敏感肌肤比例较高(占到50%以上)的问题,与杉海创新的合作,公司开发更高效温和的Gravi-A,即通过高能法做了微脂囊技术把Gravi-A包裹递送,实现了更高的化学稳定性、透皮渗透效果和真皮层滞留时间大大提高,有更低的刺激性,还有更强的刺激胶原蛋白生成效果

发挥平台性优势,走向泛健康

实际上,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应用价值不限于护肤品领域。据了解,张嘉恒教授长期专注于该技术的基础研究,在农业、航天、军工、新能源等领域均进行过相应的研究,后在2017年回国成立萱嘉生物(杉海创新前身),探索将超分子化学与分子机器技术应用到智能新材料研发,推动材料科学和健康产业的发展。

张嘉恒表示,正是这段跨领域的研究经验让自己用同一套技术做了非常多类的材料,积累了常规研究团队难以企及的行业认知,也打开了自己的创业思路——搭建一个底层材料开发平台,并据此来解决各行各业的问题;而不是执着于研发单项产品、做好营销。

不过张嘉恒认为,公司要实现商业转化才能支持团队的长期研发,综合团队经验与市场需求,团队选择护肤品领域、泛健康领域。原因有三:护肤品行业整体毛利较高且商业化周期短,公司提供高附加值原料能更快商业化;国产护肤品整体都在崛起,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加入并实际应用,快速推动行业发展;行业需求范围明确,提供了方向指引,“在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中共收录有8972种化妆品原料,要做改性工作,目标也会很清晰”。

始于护肤品,但不止于护肤品。张嘉恒强调,公司将自己定位于泛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型公司,还会向医药健康、食品保健品、农药兽药、环保材料等方向拓展。“举例来说,像营养补剂、食品添加剂里的重要原料氨糖、叶酸、代糖等,都可通过超分子技术进行改性,提高生物利用度;还可以研发更环保农药,开发治理水体污染的的材料等。”

正如杉海创新的A轮投资人东方富海投资副总监邱彬彬所言,“超分子技术未来在多领域具备开花结果的可能性,比单一做化妆品功效的原料,市场的想像空间大、天花板高;张教授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家创业者,是少有的兼具技术先进性、科研管理能力、跨领域沟通能力、科学传播能力、能商业化思考的‘六边形战士’,未来发展可期。”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