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吃鸡肋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发布时间:2023-02-13 09:41:54 文章来源:上海商报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曹操吃鸡肋歇后语的下一句,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曹操吃鸡肋歇后语的下一句

曹操:鸡肋鸡肋。


【资料图】

杨修:打包打包。

曹操:去死去死。

杨修就这么被曹操杀了,不知道他临死前清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被杀。

杨修和曹操的过节,正史野史已经记载得铺天盖地了,什么阔门事件,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答教十条事件,杨修用自己的小聪明把曹操得罪了一遍又一遍。

但要说这是曹操杀杨修的理由,恐怕是不充分的,甚至根本就不对。

杨修卖弄学识固然惹人厌,但曹操毕竟是一个大气的人,能写出《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这样气势磅礴的作品,这个人的心胸绝对不至于狭窄到因为别人抢了自己的风头而去杀了对方。

曹操杀杨修,另有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立嗣之争中杨修站错了队。

曹操在正式立曹丕为世子之前,在行动上多少已经把信号放出去了,那就是儿子们的封赏:曹丕被封五官中郎将,而曹植和其他儿子,则是封了一个普通的侯爵。

据说曹操曾写过一个手诏给儿子们:我封曹丕为五官中郎将,而你们都是封侯,你们应当明白是什么意思了。的确,自古以来,封王封侯基本就意味着和继任无缘了。不仅他的儿子们应当明白他是什么意思,那些下属也应当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该站队了。

于是乎,原本观望的大臣们纷纷投靠曹丕阵营,就连之前曹植一派的人马也有不少改换门庭。

杨修也纠结,他自然知道曹操的意思,他也想和曹植稍微保持些距离,但是他毕竟还是曹植的老师,现在如果立刻抛弃曹植,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骂他趋炎附势呢。

再说,曹丕那边的主力干将已经很多了,杨修投靠过去,地位一定大大不如在曹植这边。而且,万一曹植最后上演惊天逆转呢,那他杨修岂不是仅存的肱骨之臣,这个预期收益还是很诱人的。

没办法,硬着头皮跟着曹植混吧。

按理说这个理由也还不足以招来曹操对自己的杀心,毕竟,两个儿子争位,手下有智囊和死忠再正常不过,何况曹植还是曹操的爱子,杨修也没做什么触曹操逆鳞的事情。

但坏就坏在杨修的身份。

杨修的高祖是大名鼎鼎的杨震,号称“关西孔子”,“杨震暮夜却金”的典故一直到现在都是清廉的代名词;杨修的父亲是杨彪,官居太尉,位列三公。所以说,杨修所在的杨家,即使比不上汝南袁家,也不遑多让了。

也正是有这重身份的庇佑,杨修敢于在曹操面前没大没小,抢尽风头,要不然,擅自把外邦进贡给魏王的酥糖吃掉,杨修有几颗脑袋?

这种世家大族,是曹操最反感的。曹操因为自身出身比较差的原因,生来就和士族不对付,所以他走了法家寒族的路子,用人也开创了“唯才是举”的方针。所以在曹操辖内活跃着的这些大家族,他一直视为眼中钉,他是迟早要处理的。

其实曹操早年间曾出过一次手。当时曹操以杨彪与袁术是亲戚为由(杨彪的夫人就是袁家的姑娘,袁术是杨彪的大舅子或者小舅子,杨修则是袁术的外甥),构陷杨彪有废除汉献帝之嫌的罪名,捉拿了杨彪。

但曹操低估了东汉读书人的力量,当时天下文人之首孔融明确表示反对,曹操陷入舆论漩涡,迫于压力不得不释放了杨彪,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不敢再动杨彪了。

但曹操的实力是不断积累的,当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必然卷土重来。果然,建安十三年八月,曹操杀死了文人领袖孔融,这相当于在跟天下文人宣战:我曹某人已经不再惧怕任何反对的舆论了!

杨修的老爹杨彪倒是很精明,他很早就预料到曹操日后必定会大开杀戒,于是早在建安两年前就称病不出了,而贸然参与曹操家务事并且力挺曹植的杨修,则没能逃不过曹操的屠刀。

杨修只知道揣摩曹操口中的鸡肋是指汉中局势,殊不知,他自己在曹操眼中也是一块鸡肋,也许,还不如一块鸡肋。

1、曹操吃鸡肋(歇后语):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

3、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曹操吃鸡肋歇后语

公元217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二年,曹魏的中军大帐前,一队刀斧手推着一位儒雅的文士向外走去,文士面带得意,狂笑着被带了出去。

文士名为杨修,是曹操的主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秘书长。在三国乱世中,有许多才华出众的人,有孙权,曹植等。

曹魏方面,杨修和司马懿两个人最被人看好,一样出身名门,一样才华横溢,不一样的是,杨修为人张扬,喜欢展示自己的才华。司马懿为人低调,懂得隐忍,所以,杨修赢得了更多的肯定。

有句老话说得好“得意不能忘形”,很快,杨修就为自己的“得意忘形”付出了代价。因为,曹操利用“鸡肋”的借口,斩杀了杨修。

一根小小的鸡肋,真的能够置他于死地吗?其实,曹操早有杀他之心,只是缺少借口而已。接下来,我们就细数一下,杨修之死的几个原因吧。

一是参与世子争夺战。年纪轻轻的杨修才华过人,很早就参与朝政,被曹操任命为主簿,帮助曹操处理政务。曹操还让他辅佐自己的爱子曹植,对他信任有加。

曹操要在曹丕与曹植两个儿子中选立接班人。杨修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曹操考究两人的才能品性时,每次杨修都会猜出曹操的用意,然后告诉曹植答案,让曹植靠小聪明取胜,在世子争夺战中展露头角。

殊不知,这正是他的一道催命符。自古以来,参与储位之争,都是臣子的大忌。同样被派去辅佐曹丕的司马懿,只是帮助曹丕出谋划策,却从不猜测曹操的心思,只是低调的做一个臣子的本分。

二是杨修的出身。杨修出身于弘农杨氏,百年大家族。杨修的父亲杨彪是保守派,忠于汉室,和曹操处于对立面。杨修又过于聪明,他的才华远胜过曹丕与曹植,有点喧宾夺主。

曹操怕杨修威胁到曹丕将来的地位(几次考察后,曹操已然发现,曹植只有文学天赋,没有政治才能,决定传位于曹丕)。杀了杨修,既铲除了杨彪这个政治对手,又帮助曹丕巩固了朝堂的地位。

三是他目中无人,恃才傲物,他用自己的聪明猜度曹操心思,犯了曹操大忌。

汉中之战,曹操久攻不下,正在心中烦乱时,传令官来询问夜晚的口令,曹操看着手中的鸡骨头,随口说道:“鸡肋”。在旁的杨修,自作聪明,认为曹操已有撤退的意思,便叫随行将士,整理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心情烦乱,在营帐中行走,却发现军中上下都在收拾行装,不觉诧异,自己并没有下撤退的命令啊!仔细询问下,才知道是杨修的主意,不自觉大怒,传唤杨修。

杨修回答到:“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这说明丞相意指汉中是一块鸡肋,既然食之无肉,不就是准备撤退吗?”曹操大怒:“你怎么敢胡言乱语,乱我军心!”随即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斩首,把他的头颅挂在辕门外示众。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反观司马懿,低调隐忍,为曹操处理内政,对曹操贡献很多。他本是忠臣良将,又有才华,所以曹操是把他视作曹家二代辅佐人来培养,让他辅佐曹丕。

在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争中,司马懿为曹丕出谋划策,深得曹丕信任。在曹丕成功上位后,对司马懿委以重任,司马懿得以终老。

杨修与司马懿,两人都才华出众,然而,杨修不知收敛,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做人,还是低调点好啊!

关键词: 曹操吃鸡肋

热门推荐HOT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