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罐里话古今|世界今热点
发布时间:2023-04-28 21:12:40 文章来源:泉州网

■本期执行 张博

马未都说过:“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实际上都是容器的革命。”储藏茶叶的罐子即是其一。

茶叶罐,日本人称之“茶入”,而我们名之“茶罐”。在泉州,凡是爱茶之人,他(她)的茶桌上都会有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茶罐,材质从金、银、铜、铁、锡到木、陶、石、纸、玻璃等等,不一而足;外形上,或古朴典雅,或精致绚丽。人们喜爱它,除了那独特的质感,还因为它们有的还有故事,还有厚重的历史。


【资料图】

泉州海上贸易之路,亦是茶、瓷之路,而茶罐作为茶叶与瓷器的中介,在丝绸之路上起着不一般的作用。打开一个茶叶罐,扑鼻而来的就是茶山上的雨露和草木,承载的是泉州悠悠绵长的茶历史,虽很遥远,但尽是惊喜。

清乾隆开光人物纹茶叶罐(广东省博物馆)

清代青花山水鼓钉茶叶罐(德化陶瓷展)

清代就创建的泉州泉苑茶庄,出品的锡质茶叶罐。(资料图)

清十八世纪青花釉里红花虫图诗文小茶罐,2017年纽约苏富比3万美元。

磁灶窑生产的急须

福建宋代黄涣墓出土的漆盒,也是宋代的重要茶叶包装容器。

泉州人藏茶过往

宋代,茶叶形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片茶,又叫团饼茶,福建产的北苑团茶最有名;另一种为草茶,又叫散茶,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西一带,属于炒青茶类。无论是团饼茶还是散茶,都要有科学正确的保藏方法。把福建茶制成小龙团茶奉为贡茶的蔡襄,在他著述的《茶录》里提到如何藏茶:“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焙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若焙则茶焦不可食。”对团饼茶而言,最简易的包装是以箬叶包裹,外面缠以棉麻丝带。用箬叶包裹茶叶的方法,也出现在宋代诗文里,像欧阳修在《尝新茶呈圣俞》中写道:“建安太守急寄我,香箬包裹封题斜。”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在云南一带包裹七子饼茶还是采用当地产的箨箬包装。

除了用叶子储存,人们还用罐子。说到用罐,历史记载,最早的茶叶罐是陶罐,夏商时期已经有出现。木质的茶叶罐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后来茶叶罐的用材就越来越多样了。

“陶罐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茶具,不仅可以泡茶,也可以用来藏茶。陶制茶叶罐保温而且透气,其中粗陶的透气性是最好的,特别适合铁观音、大红袍之类的茶叶。竹木这种材质的茶叶罐就比较适合装置焙火重的茶类,如岩茶、红茶这些。”国家高级茶艺培训师、茶馆行业办公室福建秘书处副秘书长苏维权说,“茶叶罐的制作艺术琳琅满目,罐子的材质,从金银铜铁锡,到木质、陶土、顽石,各式各样、大大小小,像近现代,泉州人就特别喜欢用锡罐。”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中国代表团获得了1218枚奖章,是海外认可度最高的一届世博会。其中福州马玉记商号参展的茶罐,获得金奖。

唐代鎏金双凤纹带盖大银茶盒

宋元时期人们喜欢用箬叶藏茶

磁灶窑生产的花鸟诗文茶罐

有着独特泉州记忆的锡罐

“泉州人对锡罐有着独特的记忆,是一种情怀。”苏维权说。

一个好的茶叶罐,要从温度、湿度、密闭性等各个方面去考虑,锡器“盛水水清甜,储茶味不变”的特性完全符合要求,也因此曾经是闽南地区最常用的储藏茶叶的罐子。“像绿茶,用锡罐储藏,若密封得好,不常开盖取茶的话,可以存上2-3年的时间,色泽和香气不会变。”

其实宋代就已经出现锡制包装容器。南宋藏书家周辉就在《清波杂志》中指出,“凡茶宜锡,窃意若以锡为合,适用而不侈”;大量用锡罐开始于明代;清末民初为了适应茶叶外销欧美的需求,锡制茶叶罐外以漆盒包装成为外销茶包装的主流。据鲤城区档案馆藏的一份1952年档案记载,泉州城区有泉苑、鸿记、玉苑、铭峰、泉春、玉泉等14家古老的茶叶商号,其中泉苑茶庄就是清代泉州府第一家茶庄。

“清末民初,全球盛行茶叶和丝绸贸易。茶叶大多以乌龙茶为主,在乌龙茶一类中做到出类拔萃的要数福建、广东两地的茶庄,泉州人开的就有好几家。他们接受新思想对茶叶进行各种改变,最直观的就是茶叶包装。像乌龙茶最适合用锡罐来装。这些罐子的包装促进了茶叶外销,更使茶叶成为销售量最大的送礼佳品和旅游纪念品。它们展示的是当时茶叶贸易的兴盛和繁荣,也呈现了那个时代的气质和精神。”

日本价值连城的珍品唐物“大海茶入”

郭丽真策划的茶入展览,呈现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用的茶叶罐。

源自中国的日本茶入

说起茶罐历史,不得不提一下日本人的茶入。策展人郭丽真曾在泉州举办过一场“昔有茶入”的展览,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参观。“当时发出这个邀请函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茶入’。虽然就是一个茶叶罐,但它的收藏热度不亚于茶盏,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日本将茶罐称为茶入,似取“茶从口中入”之意。据介绍,日本的抹茶道源于宋代点茶,一般要点两种茶,即浓茶与薄茶。点浓茶是茶事中关键所在,茶入就是专门用来贮存浓茶粉的容器,一般放置在演示者身旁十分显眼的位置,因此它在抹茶道茶具中被称为“王者”。茶入依产地不同,在日本可分“唐物茶入”和“和物茶入”。“所谓唐物指的是从中国带回来的物件,实际上这些唐物大多来自中国宋元时期。宋时茶道引入日本,那时的僧人们来求学修禅,就会带回去茶具。它们被武士们推崇追逐,拥有一定级别的名唐物茶入,是武将身份和权势的象征,即使现在的日本茶道界,也还是被当珍宝一样收藏或珍藏。”郭丽真对记者说。

日本人常为茶入配套使用 ,象牙制的盖子,甚至还会用一种叫做“仕覆”的布制小袋子来包装。

日本点茶,上为浓茶,下为薄茶。

日本唐物茶入是一种薄胎酱釉罐,它的价值伴随着的是宋元时期繁盛的海上贸易。有考古发现表明,它们的产地大多来自福建。在福建福州西北郊的洪塘窑就发现有薄胎酱釉罐品种,与传世的部分日本唐物茶入相同。这种陶制小罐子高度不超过10厘米,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从工艺上看,多为薄胎,颜色大多为酱褐色,釉色深沉,简单质朴。

被列入世遗泉州22个遗产点之一的磁灶窑以生产酱釉色瓷器为主要特色,是宋元时期泉州重要的陶瓷外销窑口,其产品在日本和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发现。

“二十多年前晋江博物馆去福州征集文物的时候,就曾经收藏过一款类似日本唐物茶入的文物,非常珍贵。这类茶入的制作工艺比较精致,而磁灶的器物虽然不乏精品,但整体胎体比较厚,属日用粗使器皿。”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告诉记者,磁灶窑产品包括各种单色釉和彩绘陶瓷,种类繁多、器型丰富,品种以生活日用器皿为大宗,虽没有显示有销往日本的茶入,但也不乏一些外销的其他茶具,像急须就是其中一种。

急须是用来煮茶的一种茶器,是唐代茶器组合中的重要一员。在宋代,它不仅是茶器,还可以当成温酒器。宋元时期,急须漂洋过海远销日本及东南亚诸国。闽南人称急须为kipsiau(即“急烧”),日本人称之为kyusu,两者在发音上相似。日本不但保留了“急须”这个原始的名称,而且一直将它作为一种通用的茶器沿用至今。日本出土的急须就有磁灶窑同类器物造型,这些都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兴盛,都为探讨中日文化交流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制作仕覆的材料以各类传统锦缎为主,日本称之为名物裂,很多传统纹样来自唐宋时期,并在日本得以保存工艺至今,唐物茶入的仕覆不是标准件,就是不存在同料同码同款,全部以实物唐物茶入作量身定制,所以名物裂及仕覆制作同样是一个非常专业及丰富的工艺艺术类别。

关键词:

热门推荐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u7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业时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信息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商业时报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皖ICP备2022009963号-4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